第A8版:美丽乡村

走,去这些地方找年味

  •   安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居于绍兴一隅的安昌是浙江最具年味的地方。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它无意张扬,不被打扰,这里的居民仍像祖先一样延续着最原生态、最自然的古镇生活。而隆冬腊月里的古镇已早早飘出新年味,满街民居廊檐窗前、沿街廊下挂满腊肠,空气中飘散酱香味,老街人来人往,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
      安昌镇独具特色的师爷文化、水乡婚礼、箍桶手艺、水上拔河、腊月祝福等人文元素在浙江乃至全国独树一帜。城隍殿、石雕馆、穗康钱庄、安昌“花行堡”、中国银行旧址、师爷馆,这些散落在老街周围的景点无疑见证着昔日古镇的热闹与繁华,给古镇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游客也不妨前去熏陶一下。
    会“讲故事”的美食
      腊月是安昌古镇最迷人、最美味的时刻。街河如旧,腊肠、腊鱼和酱鸭常新,平时用来晾晒衣服的廊檐下、廊柱间,此时挂满了一串串红得发亮的腊肠,一条条风干的鳊鱼和一只只酱鸭,成为暗香飘浮、撩人肠胃的长廊,家家户户为过年做准备。无论闲坐在乌篷船上,还是行走在石板路上,总要被这样的舌尖诱惑缠绕着。
      腊肠是安昌最著名的特产,远近闻名。自从在《舌尖上的中国》中露脸之后,安昌腊肠更是声名远播。腊肠冬季所制的为佳,都是当地居民手工制作,腊肠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通风,可以很快吹干水分,便于保存。再过些日子,它们就将被呈上当地人的年夜饭餐桌。
      除了腊肠,扯白糖也是安昌的一大特色。那古老的长街上,临河的屋柱中,绑上一根光滑的木棍,就地放上一张小板桌,一只小煤炉、一只尺二镬、一把大剪刀、两根长竹筷,这项手艺据说起源于明朝年间。扯糖的师傅舀一斗雪白的砂糖,倒进锅里,加热、搅拌,糖成了糖汁,糖汁被飞快地扯成长长的一条软白糖,粗大滚烫的糖条在师傅手里上下翻飞,自如得像是绕着毛线,最后切成小块。五块钱三包的扯白糖鲜甜间带着一股韧劲,令人唇齿留香。
    在安昌怎么玩
      这个时节到安昌,一定要坐乌篷船,游古镇,看各式石桥、青石小弄,领略绍兴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安昌古镇风采,参与盛大节日。在老街上,观看当地人箍桶、竹编、打铁、纳鞋、挑花边、纺棉花、打腰鼓、猜谜等活动,特别是热闹的社戏,不能错过。安昌古镇还是师爷文化之乡,来到这里,一定要去绍兴师爷纪念馆看看。
      在阳光宜人的中午,坐在临河的茶坊酒肆里,边看街边安昌人真实朴素的日常生活图景,边与朋友家人话家常,享受生活就是如此简单。安昌的美在于午后那段时光,无论现代气息如何逼迫,古镇依然坚守着一份悠闲自在,慢节奏在这里尽数显现。游客可以在“古镇酒楼”里点上鲜咸醇厚的香肠、酱鸭,一碟茴香豆外加一斤手工加饭酒,不足百元就能满足你的口福。
      在中国香肠的美食版图里,有别于哈尔滨红肠、广式腊肠、烟熏腊肠,“酱香”是安昌腊肠的独门绝技。这要部分归功于其甘醇的酱油,这背后是绍兴人的清淡口味,温和性情。在仁昌酱园里,2000余只七石缸露天整齐排列,酿酱的老师傅随时不断掀起缸盖,进行“翻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仁昌酱园确实是安昌古镇的一道美丽景观。自从入选“舌尖上的中国”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仁昌酱园看“舌尖上的中国”,品传说中的料理。
      一天赏玩下来,趁着夕阳还未西下,抓紧买些特产回去当年货。安昌香肠、酱鸭、酱鳊鱼、酱排骨、螺蛳青鱼干还有笋干菜,这些属于古镇的、纯手工制作的农家美食定能挑逗你的味蕾。
    浦江
      腊月廿
      四祭灶除尘,腊
      月廿五赶乱岁照田蚕,腊月廿七汏浴洗福禄,腊月廿九小除夕别岁。岁末年关,民间的“约定俗成”即将逐渐拉开帷幕。浦江的年味也是愈见浓烈,赶庙会、赏戏曲、蒸年糕、搡麻糍、写春联……找年味,到浦江就对了!
    吃【米面情缘】 粒粒年味丝丝乡愁
      仙华山五彩“米筛爬” 来浦江当然得去登一登那江南第一仙山——仙华山了。仙华山是浦江的一个自然景观,数百米海拔上那迂回曲折、高低起伏的山路,连接着少女峰和大钟峰,奇美之境让人叹服。而殊不知,这神秘的“仙华仙境”,除了峰秀岩彩,缥缈仙气的景致,还有一道赏心悦目的特别美味——五彩“米筛爬”。如果你是初到浦江,第一次听到它,许会以为它是某种小动物吧?事实上,“米筛爬”可是浦江一道无人不晓的主食。这其中仙华山山脚的彩色米筛爬尤为特别,登完山回到山脚,吃上这么一碗“唯浦江独尊”的“米筛爬”,定让你倦意全无。
      潘周家“一根面” 房前屋后,千万条白色的面线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从长长的特制木架上飞泻而下,看上去,像极了倾泻而下的飞瀑。只要你到这里转一转,这般景象便会时不时地撞入你眼帘。这里,便是因手工面而闻名的潘周家村。话说这潘周家村面架上晾晒的,可不是普通的面条,它是勤劳智慧的潘周家人经过百年千锤百炼的手工技艺制成的土面。年前自是晒土面最好的季节,用一句最接地气的表述“老办法,就这样晒”,倒也不辜负这冬日大好的阳光。时至如今,吃上一碗软滑柔韧、热气腾腾的土面仍是过年去潘周家走亲访友的最好款待了,这老底子的浓郁年味里,可都凝结着潘周家人最深的乡愁。
    玩 【庙会】 百姓狂欢节
      逢年过节,村民们都爱赶个场。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叫“围观”。于是,庙会便应运而生。观舞龙、赏鱼灯、看民俗技艺……热热闹闹中,年味儿也就更足了。浦江的庙会,也是极有意思的。寿溪的“抬阁”,郑宅的“板凳龙”,宅口的“鱼灯”……准保让你过上一个最接地气的浓浓新年。
      郑宅不只有“板凳龙” 板凳龙是用一条条凳板串联而成的游动龙灯,是浦江一种极具特色的舞龙形式。到浦江看板凳龙,郑宅镇是不得不提的。
      郑宅虽小,名气却很大,许是因了首屈一指舞板凳龙,又许是那为人称颂的“江南第一家”。浦江的村落通常以家族聚居形成,每村都有自己宗庙的祠堂,供奉着祖先,其中最庞大的家族当属以孝义治家的郑氏了。过年来郑宅,在“江南第一家”撞钟祈福,看看气势恢宏的九世同居牌坊群,你也千万别忘了去看看轰动一时的“板凳龙”。2016年是郑氏十年一度的兴灯会,届时将会是村村有龙的热闹场景,那时,可一定不要错过极富浦江年味的舞龙会哦。
      寿溪“抬阁”迷了眼 在浦江,一台会桌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浦江平添了几分厚重的文化气息。浦江“抬阁”又称“迎会”,这其中最让人觉得神奇和不解的地方,就是不管你从前面还是后面看过去,上方的小演员就始终站在下方小演员手上拿的某个道具上,没有任何着力点,很是神奇。
      浦江“抬阁”,最引人注目的还得算是号称天下第一会桌的寿溪“蟠桃盛会”了。小演员们在特制的会桌上扮演着各种人物形象,或悬空而立,或凌空飞舞。你若亲眼见证,定会质疑这到底是一出戏剧?一个杂技?还是一场舞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