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李庆荣
本报讯 我省虽然是林业产业大省,但七成以上木材依赖省外市场,尤其是近年来,全省珍贵树木进口量每年以14.7%的速度递增。为缓解珍贵木材供需矛盾,我省继2008年实施“千万珍贵树种发展行动”后,又于近日启动“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那么,要种植珍贵树,种苗供应能满足需要吗?
据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站长李荣勋介绍,从总体上看,目前全省绿化苗木市场供应充足,特别是用于市政绿化的大规格苗木出现过剩倾向,但适用于山地造林的苗木有效供给不足,特别是容器苗供不应求。山地造林用苗因市场小、价格低、利润少等因素,社会化育苗普遍较少,真正开展珍贵树种容器苗培育的就更少了。目前这类苗木以林业系统各级保障性苗圃培育为主。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珍贵树苗培育基地49家,预计年产珍贵树容器苗2500余万株,其中省级珍贵树容器苗定点育苗单位15家,年产珍贵树容器苗600余万株,主要培育的珍贵树种有楠木类(包括浙江楠、紫楠、桢楠、闽楠、刨花楠等)、浙江樟、南方红豆杉、榉树、薄壳山核桃、金钱松、柏木、黄檀等20余个。
李荣勋说,对比珍贵树的造林需求,预计今年全省林业重点工程珍贵树造林总量约为1700余万株,种苗供应总量有余,但结构性紧缺的矛盾比较突出。从苗龄结构看,1年生苗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但2年生以上的容器大苗供应明显不足,3-5年生平原地区绿化所需的珍贵树种容器苗非常紧缺,省林业厅定点培育赠送的2年生珍贵树容器苗只能满足造林需求的三分之一。从树种结构来看,目前香樟、榉树等苗木供过于求,楠木类、浙江樟、红豆树等珍贵树苗供应不足。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珍贵树种种子生产周期长,种子园、母树林都是近年才开始建设的,多数尚未结籽;另一方面,珍贵树种种子生产大小年明显,结果困难。像红豆树种子往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结一次果,而且产量很低,难以满足需求。加上去年下半年雨水偏多,浙江樟等树种采种量明显减少。
李荣勋表示,为解决上述问题,省林业厅将根据多样化、多功能的林业发展要求,科学布局珍贵树种种子生产基地,加快珍贵用材树种良种选育,建立采种母树林,进一步提高种子基地供种率,为未来多树种造林提供基本保障。同时,加强省、市、县各级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引导林业保障性苗圃加大培育珍贵树种容器苗、特别是2年生以上容器大苗,采取“定点育苗、订单生产、定向培育”的苗木培育机制,将苗木生产与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有效衔接。省林业厅同时要求,各地要加强种苗供需信息的收集发布工作,充分利用浙江省林业网、浙江种苗信息QQ群等及时发布种苗供求信息,做到种苗供应精准调剂。
为鼓励各地培育发展珍贵树种,目前省里也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对珍贵树种造林按照每亩1500元标准补助;省级保障性苗圃通过竞争性谈判入围珍贵树种定点育苗单位的,其培育的珍贵树苗按规格大小每株补助0.9-7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