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提高警惕识别罂粟 积极举报非法种植

  编者按:随着气温回暖,各种鲜花争相开放。这时候,也是各地警方忙于缉毒的时刻,因为这一段时间正是罂粟播种时节。为此,省林业厅、省农业厅和省公安厅于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大力做好禁种铲毒工作。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近日,省林业厅、省农业厅和省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16年禁种铲毒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大力打击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活动,巩固禁种铲毒工作成果,实现“零产量”和基本禁绝目标。
  《通知》要求,当前,各地要加强对禁种铲毒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措施保障到位、检查督促到位。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完善禁种铲毒工作责任制和工作机制,把禁种铲毒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乡镇、村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通知》指出,各地要立足防范,在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即将播种时节,结合贯彻实施《浙江省禁毒条例》,组织“不让毒品原植物种子落地”活动,通过张贴禁种铲毒图片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铲毒宣传教育,营造禁种铲毒氛围。林业、农业、公安等各基层单位要深入村户,切实加强社会监督和宣传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地区,做到禁种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觉增强公众的防毒拒毒意识。各部门要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发布通告、公布举报电话,形成全民监督局面。《通知》要求,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前沿优势,结合林业生产、检查验收等工作,加大巡山、踏查、铲除的密度和力度,及时发现查处;农业部门要将铲毒工作与春耕备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拉网式排查。要抓住罂粟开花、结果、割浆等易发现、易铲除的有利时机,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广泛发动广大群众,组织踏查铲毒工作。特别是省、市、县等边界地区和重点地区,要坚持“春抓禁种、夏抓铲除”,加强工作联动,协同配合,联合力量强化打击,形成防范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整体合力。
关于罂粟 这些法律知识要知道
  罂粟是提取海洛因的主要毒品原植物,人类长期摄入容易上瘾,引起神经、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成为民间常说的“鸦片鬼”,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品植物。所以,我国对毒品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植,并且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第三百五十二条【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案例1
为使瓜子更香 丽水老人种植近千株罂粟获刑
  为了能吃到更加美味的瓜子,丽水一陈姓大爷竟然在自家屋后的空地里种植了958株罂粟。2015年12月,因为该行为,他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2000元。
  陈大爷是丽水莲都人。2013年9月,陈大爷在垃圾堆旁偶然捡到一个罂粟果实,“识货”的他没有丢弃,而是将罂粟果实拿回了家,并将其播种在自家屋后的空地里。究其种植原因,竟然是“煮瓜子的时候加点罂粟果实,煮出来的瓜子更香”。
  后经警方现场清点,陈大爷种植的罂粟原植物已达958株。法院审理认为,陈大爷违反国家对毒品原植物种植的管理规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种植数量达500株以上,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案例2
义乌老汉种植600多株罂粟当偏方被诉
  听信电视上所说的罂粟可以止痛,义乌市后宅街道塘下村一名60多岁老汉方某为治病,悄悄在自家房屋旁田地里种植罂粟,结果被义乌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方某长期患有胃炎,有一天看到电视里说吃罂粟可以止痛,于是从2013年4月开始,就从山上摘罂粟果实带回家种植,等到罂粟果实成熟后,晒干泡茶喝。到2015年2月底,方某种植罂粟多达609株,同年4月被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时查获。
  义乌市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方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2015年7月,因涉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方某被义乌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承办检察官提醒,现在不少农村老人轻信罂粟能治病这一“偏方”,非法种植罂粟的行为在农村时有发生。事实上,罂粟果实中的汁液干燥后就是“鸦片”,含有10%的吗啡等生物碱,能麻痹神经,客观上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长期食用则容易上瘾,形成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案例3
种了一片超美的花 没想到要坐牢
  2015年,金华市婺城区城北派出所金警官在郑岗山社区巡逻时,看到社区花园墙角居然种有罂粟。后经调查,种植这些罂粟的是该小区住户陈某。原来,四十几岁的老陈平时喜欢摆弄花花草草。2014年下半年,他到罗店镇花木交易市场去买花草,在一个摊位前挑好后,就和摊主还起了价。“摊主不肯便宜,说送我一包很漂亮的花种子。”老陈说。
  砍价不成,老陈也只好接受。摊主帮老陈把买的花草送回家以后,拿出了一些花种子撒在小区花丛的空地中。春暖花开,撒下的花种子长出来了,还开出了艳丽的花朵,确实挺好看,俨然一个小花园。“我压根没往罂粟花上想,我要知道是这东西,借我100个胆也不敢呀,种花也种出毛病了。”老陈一个劲懊悔。
  后通过清点,这片空地上共有700株罂粟。而根据法律规定,种植500株以上就将追究刑事责任,老陈顿时傻了眼。
如何区分罂粟和它的“亲戚”
  随着禁毒宣传深入人心,各地群众的举报也成为了警方发现非法罂粟种植的重要信息来源。不过一些时候,群众的举报会闹出“乌龙”——有些人会将虞美人、冰岛罂粟误认为是罂粟,而向警方报警。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罂粟和那些我们误认为“罂粟”的花儿吧。
  罂粟原产于欧洲南部地区,在古罗马时期,罂粟就被作为药用植物使用。唐朝时期,罂粟经由中亚的大食国传入我国,在我国西南如四川、贵州一带开始种植。罂粟的果实在幼嫩时划开,里面白色的乳汁流出,凝结、干燥之后,就成为了所谓的“烟土”,经过进一步加工之后,即成为人们熟知的“鸦片”。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成瘾,则难以戒掉,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因此目前在我国,只要未经批准种植罂粟,无论数量多少皆为违法行为。
  罂粟属于罂粟科罂粟属,算得上是整个罂粟科的“科长”。在我国,罂粟属植物共有6—7种。作为同一属植物,它们的花朵和果实颇有几分相似,不过如果仔细来看,还是能看出许多不同点。
  罂粟的花瓣颜色通常为紫色,基部有深色斑点,但由于品种关系,罂粟的花瓣颜色还有粉至红色的变异情况,因此花色并非良好的鉴定特征。罂粟的主要鉴别特征是植株形态和雄蕊、果实的特征。罂粟植株高大,开花时高度可达1.5米左右。罂粟茎的特点是光滑、没有刚毛,取而代之的是白粉状的蜡质分泌物。罂粟的叶片也较大,边缘呈现不规则的波浪状,叶片基部包围茎干,呈抱茎样。罂粟雄蕊的花丝为白色,果实圆胖,并且“王冠”状结构明显。具有这些特征的,就能基本肯定是罂粟了。
  而虞美人相对于罂粟来说,个头小了很多,通常情况下不超过1米。虞美人的花通常为红色,少数情况下会呈现粉色。和罂粟附着有白粉不同,虞美人的茎和花萼上密布着白色的刚毛,显得“毛绒绒”的。此外,虞美人雄蕊的花丝是紫色的,果实也比罂粟小而瘦长,顶端的“王冠”状结构贴附在果实之上,并不像罂粟那样张开。
  而作为近年来才被广泛引入作为观赏花卉的冰岛罂粟,由于名字里带有“罂粟”二字,让它时不时被当作真正的罂粟而遭举报。冰岛罂粟的原产地通常是寒冷的山地环境,因此它的身材也比较矮小,高度通常在半米左右。冰岛罂粟和罂粟的最大的特征差异是,它只具有基生叶——即所有叶片都是从植物的基部长出,茎上是没有叶片的,远看上去,冰岛罂粟的花就好像是从地里直接长出来一样。从花色上来说,冰岛罂粟更为丰富,有白、黄、红、粉等多种颜色,甚至还有双色甚至多色品种出现。因此看到这种个头低矮、色彩丰富的花卉,一定不要再将它冤枉成“罂粟”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