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霙
进入3月,建德市航头镇草莓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果散发出阵阵清香,合作社负责人童新民的脸上露出笑容:“春节期间,我摘除了受冻害的莓果,通过浇水追肥,这茬草莓长势喜人,可以稍稍弥补前几个月的损失。”童新民种了50余亩草莓,受反常天气影响,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期间种植的两批草莓减产约30%。
“往年的采摘旺季,我一天能采1750公斤左右,今年的采摘量只有上年的三分之一。”面对受连续阴雨天气和强寒潮影响而导致草莓减产的状况,建德市俊伟果蔬采摘基地负责人钟俊萍显得有些无奈。
奉化三禾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江锋和童新民、钟俊萍有着相似的境遇。据张江锋估算,他种植的前两茬草莓减产40%以上,亩产值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
“虽然合作社为草莓投了保险,但能得到的赔偿却是杯水车薪。”张江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6000棵草莓苗,每棵苗0.7元,光草莓苗的成本就超过4000元,再加上人工费、大棚建设费等,每亩投入超过1万元。因洪水、大风等自然灾害造成草莓在苗期遭受损失的,每亩最多可赔偿900元,在成熟期遭受损失的最多可赔偿1800元。“今年草莓苗期遭遇的冻害,不属于赔偿范围,损失很大却无法获赔。”张江锋盼望草莓特色险种能早日落户奉化,为他们“保驾护航”。
大起大落的草莓价格让莓农喜忧参半。张江锋说,他种植的精品草莓开始时每公斤能卖到30-40元,随着本地草莓大量上市,加上外地草莓的冲击,这样的价格很难持续。
最近一个月,童新民也感受到草莓价格的“三连跳”。“春节期间,每公斤草莓卖到60元,3月初跌到24元,现在只能卖到8元了。”为此,童新民期盼水果加工企业能收购草莓。“往年草莓快落市时,每公斤草莓能卖到6元就不错了。由于价格低,莓农就不采摘了,结果烂在棚里,非常可惜,如果有加工厂来收购,就可以避免出现这一情况。”
除了价格波动带来的烦恼,还有一件事也让童新民头疼。“杭州勾庄的果品批发市场通知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每篮草莓要加收5元管理费……”童新民说,他每天要运送80-100篮草莓到勾庄,按一年150天的上市期计算,要交6万元管理费。“如果改用纸箱包装,一年要增加包装材料费10万元、人工费7.5万元,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童新民对此忧心忡忡。
记者从建德市农业局了解到,目前,该市每天运送到杭州果品批发市场的草莓约2000篮,一旦增收管理费,莓农将增加不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