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升厚 桑士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绿色不绿色,关键看农舍。将“两山”重要思想和“两美”浙江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决不把“脏乱差污”带进“十三五”,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县域绿色化发展。2015年获批我省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的仙居县,以淡竹乡为试点,创新推行《绿色公约十条》(下称“绿十条”),逐步走出一条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低碳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产业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绿十条”的主要内容和成效
距离县城39公里的淡竹乡,处于国家级5A景区神仙居景区和仙居国家公园核心区块,在县里的部署指导和村民的配合支持下,以“乡规民约”形式制定了《绿色公约十条》。
第一条:生态环境要保护。严禁砍伐古树名木;严禁捕猎(盗挖)国家珍稀保护野生动物(植物);严禁非法捕鱼、非法采砂;严禁各种车辆进入河道;严禁在河道控制线范围内非烧烤点、露营点进行烧烤、野炊、露营。
第二条:垃圾处置要分类。所有垃圾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进行分装,并严格执行“晚六点至早八点”的定点、定时投放制度,所有可腐烂垃圾由村合作社统一清运堆肥,力倡厨房垃圾由村民自行填埋堆肥。
第三条:田头地角要清洁。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少施农药和化肥,生产绿色产品;农药瓶、蛇皮袋等废弃农资包装物必须带回以实行统一回收、集中处置;严禁焚烧稻秆、麦秆、玉米秆等秸秆。
第四条:废物利用要坚持。巧用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旧衣物、破毛竹、纸箱等废弃物,动脑动手制作小物件,把旧家具、旧农具、旧瓦片等进行创意摆设,让每一件废弃物重新发挥作用,节约资源能源。
第五条:门前屋后要整齐。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每年每户投工投劳至少5天;严禁向河道、沟渠丢垃圾、排污水;门前屋后由村民严格实行“三包”,做到门前屋后无垃圾、无乱堆乱放、无违章搭建、无污染排放;圈养家畜家禽;自觉爱护各种绿化的树木花卉。
第六条:厨房和厕所要干净。开展“清洁厨房”活动,规定“厨房每天整理、设备定期清洗、垃圾及时处理”,下厨时“勤洗手、不抽烟”,确保食物清洁卫生。公厕落实专人管理,户厕要保持清洁干净。
第七条:交通出行要有序。提倡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文明出行、健康出行,做到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村内或沿村公路汽车有序停放;严禁乡村马路市场,不许在路边设置摊点。
第八条:淳朴乡风要常青。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禁止赌博,不参与传销活动;尊老爱幼,创建慈孝村;积极参加村平安志愿者和义工、义务巡逻等活动,共同维护村庄平安和谐。
第九条:乡愁记忆要留住。让村庄融入大自然,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庄内所有宗祠、石刻、牌匾、石窗、木窗花等老旧物件都须保存,绝不能私自出售;鼓励各家各户在自家门前摆放粮仓、磨盘等旧农具。
第十条:乡村民宿要发展。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不断提升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在乡政府统一管理下租赁房屋,支持外来客商、游客发展高端民宿,合理整合自然、文化、产业等资源,将创意、主题、特产和景观进行融合,精心打造别致的地域风情和民俗体验产品。
淡竹乡的“绿十条”清晰明了、切实可行,适宜管用、成效明显。一是使村庄环境变靓丽了。通过“五项擂台赛”、“清洁田园”等活动,全乡13个行政村的环境得到全面整治,从田头地角到家庭院落,里里外外均绿化、净化、美化,每个村成为景色各异的小公园。二是使村民生活方式变文明了。过去村民卫生意识差、不文明陋习多,今天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和废弃物巧妙利用。三是使绿色产业变“香饽饽”了。全乡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家乐等生态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54家农家乐常常游客盈门,一天最多时接待1500人次。四是使村民关系变和谐了。力倡慈孝、和睦、勤劳、创业、互助、共建的村俗民风,好家风、好家训进村入户,过去一些人存在的懒散、赌博、吵骂和缺信、少德、迷信现象大为减少。
践行“绿十条”的措施和经验
新形势、新常态下,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仙居县委、县政府和淡竹乡党委、政府深刻认识贯彻“两山”理论必须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效着眼。
一是坚持带领党员干部先试先干。乡干部主动冲到一线,以抓铁有痕精神进村入户,帮助村“两委”谋划绿色村庄创建,让干部群众认识到绿色创建的意义,并落实每个党员负责一个区域的立面改造、垂直绿化、垃圾分类等工作,让“绿色村庄”创建有载体、有抓手、有标准;以强监督、走赛场、重考核、设奖励的形式,让乡村干部比能力、比业绩,切实提高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
二是坚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绿十条”须经村民代表会民主讨论并表决通过,作为村规民约,让每个村民都自觉参与到绿色创建中来。通过“五村五项”擂台赛(门前屋后比整洁、厨房厕所比干净、立面改造比进度、交通秩序比文明、党员干部比威信),对“绿十条”的落实情况进行评比,以擂台比拼推进绿色村庄的创建。
三是坚持各有特色分类推进。
“绿十条”虽然是全乡的总行动,但可视各村实际情况作调整和增减,体现村庄特殊、生态特色、环境特点。同时,在推行绿色公约尤其是推行垃圾分类处置上,采取逐村推进方法,确保真试行、真推进、真运行、真实效。
四是坚持以督评奖励促创建。
开展“绿色村庄”创建“五星”评比活动,经党小组推荐、村委会核实、村民代表会评选,推选出“慈孝之星”、“创业之星”、“和睦之星”、“实干之星”、“贡献之星”和“垃圾分类标兵”,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如将垃圾分类用实图标示并做成日历,使村民抬头可见,易于操作,再逐户检查,垃圾分类做得好的用发肥皂、洗衣粉、毛巾、热水瓶等实物温馨奖励。同时,每季度评选10名“垃圾分类标兵”,每位奖励500元,让先进典型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推行绿色村庄创建的意义和启示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仙居从全省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的要求出发,牢固确立“生态立县”意识和目标,在巩固样板、总结提升的同时,正在全县推广淡竹乡这一新模式。
仙居淡竹乡绿色创建的基本成功,有力证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重要发展理念对我省、对县域推进“五大建设”、特别是生态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有力证明在推进环境整治和“五水共治”中,既要让老百姓直接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低碳生活方式,也要在加快绿色发展中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惠泽和利益,而抓好农村的绿色创建则是最直接、最重要、最紧迫的。有力证明抓好乡村绿色创建,有利于留住乡愁、继承传统、淳洁乡风、展现新姿。淡竹乡的“绿十条”以农村绿色化发展为宗旨,结合农村实际,把绿色理念落到每一件具体事务上,是农村的一次绿色革命,足见小投资也能出大成效,做“小事”也能解决大问题!淡竹乡绿色创建成功的初步经验,亦从一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农村走绿色化发展之路大有可为、大有前途。
启示一:推进我省乡村绿色化发展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重要理念和“两山”重要思想的要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两美”浙江建设,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在“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阶段,须将县域绿色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低碳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产业促使广大农村进一步绿起来、靓起来、富起来。
启示二:推进我省乡村绿色化发展要注重因地制宜和材料的“绿色”。这方面,仙居、安吉、桐庐、德清等县(市)和丽水市等都已做出很好的样板。如在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乡村发展上,仙居充分考虑其地形、地质、日照和村庄的风俗文化等因素,既合理布局又“参差错位”,既融入大自然又充满人性化;杜绝整齐划一、呆板单调。村庄建设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如木材、竹子、石头等天然建材,使得村庄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启示三:推进我省乡村绿色化发展须强化规划设计和机制创新。
一要加大对绿色村庄创建的政策扶持。绘就乡村绿色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蓝图,研究制定绿色村庄创建指导性政策,适当放宽土地、控规等硬性指标。如尝试创建绿色村庄面积由房屋占地面积再乘以一个合理的系数,便于让房屋适当错落,村庄范围内有一定的公园绿地。同时,建议设置绿色村庄创建专项扶持资金,加大资金精确帮扶力度。二要加强农村绿色产业支持。绿色村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优良、生活方式低碳和村庄乡风文明,更是一个绿色产业发展的生态平台。建议对绿色村庄创建出台一定的帮扶政策,为返乡发展和专营绿色产业、智慧经济者提供政策保障与各种便利,为绿色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文化内涵。三要强化农村绿色发展制度供给。科学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环境与生态保护、节能降耗与资源循环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健全乡村绿色创建督查考核体系,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优势,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作者系省政府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