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季季有花赏 处处有景看

——看仙居彩色农业如何绘就

  □本报记者 裘云峰 通讯员 彭俊莉
  编者按: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年初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简称“双高”现代农业)强省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因地制宜采取举措,“双高”现代农业正在浙江大地落地生根。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专栏,陆续报道各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农业的相关做法和取得的成果,敬请关注。
  近日,众多游客涌入仙居县大江南牡丹园,一睹“花中之王”的风采,其中不少游客不久前刚刚感受过仙居油菜花海带来的震撼。为何他们对仙居如此流连忘返?这缘于仙居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把农业当作风景卖,大力发展彩色农业。
看花海不必“舍近” 这里的油菜花带“仙”气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小长假,数以万计的游客汇聚仙居县下各镇,为的就是那片金色的花海。“虽然4月上旬油菜花花期已经接近尾声,但游客热情未减。如今想看油菜花,省内和周边的一些游客已不再舍近求远跑到江西的婺源,而把目的地定在了仙居,因为这里的油菜花带‘仙’气。”地处“仙居·第九届浙江油菜花节”核心区的下各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张琼霞告诉记者,仙居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不少旅行社推出了“赏油菜花游神仙居”的旅游线路,将看油菜花与游当地风景名胜结合起来,在带动了人气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花节知名度。“有的旅游公司还专门组织了老年健康养生团,1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年人,到仙居观赏油菜花,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神仙过的日子。”张琼霞说。
  游客饱了眼福,农民鼓了钱包。仙居县农业局局长潘海滨告诉记者,为了做到观赏性和经济效益两者兼顾,当地农民选用了产量和含油量高的油菜品种,在花节结束后采摘菜苔每亩可增收100元左右,每亩油菜所产油菜籽可使农民增收300元左右,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还可以得到100元的补贴。此外,农民还将油菜的根、茎、叶等全部翻耕入土,这相当于每亩1500-2000公斤的鲜紫云英,折合纯氮6-8公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油菜-水稻”轮作的效益。“这还只是油菜这块的效益,花节期间为农民带来的餐饮、住宿等收入要多得多。”潘海滨说,依托5万亩油菜花田,仙居已连续9年举办油菜花节,每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
赏牡丹无须“求远” 花中之王在这里“安居”
  油菜花节接近尾声,牡丹花节就接过了“接力棒”。这几天,仙居大江南牡丹园内陆续盛开的牡丹花,用最华丽的“身姿”迎接游客的到来。“园内不仅有‘虞姬艳装’、‘贵妃插翠’、‘洛阳红’等国内名优牡丹品种,还有从日本、美国、法国引进的‘花王’、‘花争’、‘岛锦’、‘五大洲’等50多个晚开品种,比洛阳牡丹更有看点。”大江南牡丹园创始人冯善根告诉记者,去年举办的第一届牡丹节,就有几十万人入园观赏,今年,牡丹园又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在园内建了牡丹文化长廊,力争将大江南牡丹园打造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花中之王”为何会在仙居安家落户?“除了这里的土质适宜牡丹生长外,更重要的是有政策的支持。”年近70的冯善根告诉记者,他是宁波北仑人,种植牡丹已有近50年,在当地经营两个牡丹园,收入可观。“仙居请我来这里发展牡丹花种植,起初儿女们担心我年纪大了,都不同意我过来,但仙居县的领导多次登门邀请,渐渐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冯善根说,到仙居后,当地政府还给了他一系列政策优惠,让他放手干事业。如今,他已在牡丹园投入近2800万元,牡丹花也在仙居乐享“安居”。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观田园风景秀丽彩色农业烙上“仙居”印记
  “春季桃花、油菜花、牡丹花,夏季玫瑰花、荷花,秋季薰衣草、紫薇花,冬季蝴蝶兰,如今的仙居已打造了一张‘四季花海 秀美田园’的金名片。”潘海滨告诉记者,近年来,仙居县大力发展以四季彩色景观农业为主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实现了产业的有效融合。
  当地推广北虫草等药用食用价值高的中药材,引进养殖娃娃鱼、石斑鱼等高端鱼类,大力发展樱桃、蓝莓、草莓、红提、猕猴桃、火龙果等观赏食用兼备的四季水果,重点栽培玫瑰花、紫薇花、薰衣草、牡丹花、蝴蝶兰等观赏药用价值高的四季花卉。他们还坚持“秀美田园”建设和“一区一镇”建设相结合,积极打造中国油茶博览园、浙江杨梅研究院、大江南牡丹园、浙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德丰农业创意体验园等上档次、上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与此同时,加大农业招商选资力度,加快推进海亮有机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集有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体验休闲、会议度假、展示推广、配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有机综合产业基地。
  围绕“永安溪两岸、诸永高速公路两边、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围”三条农业景观带,通过精心布局,积极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对农业品种结构进行调整优化,不断丰富四季精彩田园内涵,积极打造国家农业公园,仙居的休闲农业开始走上高端化、精品化之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