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电话给母亲时,她正在茶园里采茶。她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茶园今年的情况:漫山遍野都是新茶,绿油油的一片,新长出来的嫩茶叶,顶着尖尖的嫩芽儿,在枝头挤挤挨挨的……母亲叹气:可惜采的人没有几个,这么多的嫩芽儿,老了真可惜!放下电话后,我的眼前,立刻晃动着故乡那片绿油油的茶园,和那些关于茶园的往事。
家乡的茶园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七里茶场”,意思是方圆七里都是茶树,可想而知范围之大。这个茶园,不仅是我们村的重要地标,也是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在二十多年前,那些茶叶就远销省内外,一提到七里茶场,方圆百里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采茶最忙碌是在清明前后。那时茶叶新发,嫩嫩的芽儿采回去做绿茶、红茶都很醇正美味。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人们就放下农田里的活儿,齐聚茶园。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一掐,芽儿就断了,把芽儿迅速地往竹篮里扔,继续采,双手忙个不停。采茶是热闹的,妇人们东家长,西家短,边采边聊得火热,孩子们唱着歌,哼着曲,背着古诗,老人也不甘示弱,京剧,花鼓戏、黄梅戏换来唱,热闹非凡。
记得小学时,每到清明前后,学校便组织全校师生采茶。采累了,老师会组织些活动,对歌是必不可少的,洪亮悠扬的歌声在茶山上空飘荡,那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周末,我们也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去茶园采茶,一家人带着简单的午餐,一忙就是一天,比比谁采得多,比比谁采的茶叶漂亮,一家人在一起享受浓浓的亲情。我喜欢采茶,不仅是因为那些嫩嫩的叶子堆满自己的小篮,很有成就感,还因为喜欢采茶时人们的欢乐情绪,那真是一段幸福快乐祥和的时光。
如今,老家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不多的老人和孩子,茶园日渐清冷起来。茶园还是那个茶园,可曾经在这个茶园洒下欢乐的人们,心境都变了。物是人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故乡的茶园,寂寞的茶园。我心中的那片茶园,热闹喧腾的茶园,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