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游县罗家乡罗家村的茶园里,圣堂山茶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缪述钢用指头轻轻一捏摘下一片芽叶:“这是采用无性繁殖培育的茶叶新品种——“中黄3号”龙游黄茶,从一株母树发展到1亩茶园花了6年时间,目前全乡种植面积500多亩,像这样的鲜叶,批发价就要150元/公斤。”缪述钢说,培育一个新品种要经得起漫长的等待。
前几年,细心的缪述钢在制茶时不经意发现了几个黄色茶芽,他随手拣起,几天后他将挑拣出来的黄芽泡了一杯茶。杯中缓缓打开的茶叶金黄透亮,细细品呷,香气纯和,入口醇美,顿时让缪述钢兴奋不已。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寻找,缪述钢终于在海拔800多米的圣堂山上发现了这株黄茶母树。2015年,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正式命名为“中黄3号”,双方还正式签署了《共同加快黄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了更大范围种植和推广。“‘中黄3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与普通茶叶相比,它品质好、易栽培、产量高。”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介绍,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它的氨基酸含量高达10.4%,是普通茶叶的2-5倍。“中黄3号”盛产后亩产中高档鲜叶100多公斤,比普通茶园高出三分之一,亩均收入可达3万余元。据了解,今年干茶批发价每公斤800-1000元,精品茶高达3000元,主要销往华东地区。
不养猪,不砍竹,水土养茶茶养人。缪述钢算了一笔账,他所在的合作社现有“中黄3号”茶园200余亩,今年新育茶苗300万株,每株售价1.5-2元;采摘工工资每公斤80-100元,人均日工资200多元,高峰时每天采摘工不下百人。目前,还有50多户想参与到合作社中来。“目前,投资260多万元的黄茶研发中心已建成,将建立黄茶选育基地、研发基地,提高对茶农生产经营的补助力度。”罗家乡党委书记陈怀俊说,通过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土地流转,力争年均种植面积增长400亩以上,4年后,黄茶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年产干茶4000公斤,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据悉,该县有茶园面积近3万亩,主要分布在龙南山区,年产量约5000吨,产值不足1个亿,经济效益普遍较低,茶产业亟需转型提升。而“中黄3号”这一龙游本土茶叶新品种的问世,为当地茶农带来了曙光。眼下,詹家镇、龙洲街道等乡镇(街道)茶农纷纷引种“中黄3号”。龙游县政府有关领导表示,县里将用好政策杠杆,倾力打造黄茶产业,引导茶农走好产业富民之路。 蓝正伟 冯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