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尊 严

  侯宝林先生晚年名满天下。南开大学几位先生请他去讲学,击节赞叹,气氛和悦。末了,一位副校长不经意来了句:“侯先生,您来一段儿。”
  据说侯先生当场拉下脸来:“对不起,我是来讲学的。”意思:我是来讲课的,不是来说相声的。
  侯先生一辈子很重视尊严二字,甚至于过敏,不难理解。因为,说相声的人曾是玩意儿,和戏子一样,被当做下九流。唯其如此,才得争一口气。梨园行的大师,成了名之后,都有傲气,也是为这个。
  你会问:艺人、艺术家,不是很受尊敬的吗?并非如此。
  巴赫,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却被列为仆役。他写曲子,演奏,照例得穿着仆人制服,跟仆人一起吃饭。当时,我们所知的伟大音乐家们,多少都带有贵族仆人或教会雇员的性质。
  中国古代有句话:学而优则仕。所以后世人等,多批评中国读书人目的性过强,读书徒然为了功名,干吗不去当画家、当诗人、当音乐家呢?事实是,早期的伟大文人,都是身为显贵,而后留名文化史。唐朝之前的书画名家,几乎没有平民出身,尤其是书法,简直是门阀贵族、朝廷贵臣的艺术。到清朝,不显贵的艺术家也有,比如扬州八怪那几位,要么做个小官,要么便是小吏,再不体面点,只好去做清客。哪怕到了2016年,人人平等的观念也该深入人心了,世界推崇的艺术家,依然不是因为他们的艺术,而是因为他们有名。
  杰夫·昆斯早年搞过现当代艺术,没成功,只好去当证券经纪人。而立之年,他成为成功的艺术家,直至今日。他成名前后的作品风格并未发生变化,所得反响却大不相同。《独立报》的记者如此说:“在这个艺术家不会被看做明星的时代,昆斯却花费了很多精力,通过雇用一个形象顾问来培养他的公众人物角色。”
  有点残忍,但事实是,这个世界尊重已经成名的艺术家或已成经典的艺术家,但并不尊重艺术家这个群体。
(摘自《看天下》张佳玮/文 第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