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必须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毫无疑问,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是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如果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法律保障,藉此而生的各种抵押、流转、入股分红等衍生增值收益权就无从谈起。只有把这些权益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才能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对农民来说,这是保障他们一个家庭合法权益的“定心丸”;对国家治理来说,这是保障广大农村地区长治久安、欣欣向荣的“定心丸”。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必须注重政策的严肃性和执行的灵活性。农村土地问题类型多样、情况复杂,因为历史沿革、操作惯例等因素,县与县、镇与镇之间,甚至村与村、组与组之间都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中央政策统揽全局,基层操作面对细微,各地必须在不折不扣执行中央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因事制宜,灵活机动地解决确权登记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一年多来,我省各地在推进这项工作中,创造了确权确地、虚拟还原法、集中指界法、草图绘界法,一村一策、一地一策等众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各地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启发,并结合实际,摸索出最适合本地的举措。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必须强化各项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量大且程序繁多,又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成果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在组织、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我省各地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市、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领导亲自挂帅,设立了机构,建立了例会、约谈、督办等有效制度,但有的地方在一线的力量配备上略显不足,影响了登记确权工作的开展。乡镇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环如果没有有效的保障,就难有高质量的成果,因此,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中,一线的各项保障亟待加强。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担重千钧。各地一定要认识到位、保障到位、举措到位,真正把情况核准、标清,做到确实权,明细账,颁铁证,这样才能上不负中央重托,下不负农民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