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本报讯 5月10日傍晚,开化县华埠镇旭日村村民廖寿英跟往常一样,打开沼气灶具开始为家人准备晚餐,“2011年我家就用上沼气,除了电饭煲煮饭外,烧水炒菜等都用沼气。”廖寿英对沼气入户赞不绝口,“我一家5口人,一年才花300元沼气费,比以前用液化气时省了三分之二。”
这是开化县推广沼气进村入户的一个缩影。该县自2009年开始通过试点,逐步推广建设以自然村为单元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截至目前,开化县18个乡镇的208个行政村推广使用沼气,占全县行政村的81.56%。
旭日村村民仇阳平几乎每天都要开着车,巡查他负责的几个村的13个沼气集中供气点,“运料、管道维修、沼气设备故障处理,收沼气费,都是我的工作。”仇阳平说,“如果出现故障,需要停气检修的话,村民都会打我的电话。”
旭日村有7个自然村,482户,1536人。自2009年以来,全村陆续建成沼气集中供气工程6个,每个工程还配套建设了秸秆预处理池,以及搅拌、沼气输配设备等。据仇阳平介绍,旭日村的沼气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农作物秸秆、有机垃圾也成了沼气的原料,这样,既扩大了原料的来源,也清洁了村庄环境。
沼气进村入户不仅方便了农户的日常生活,也给开化的农业产业带来深刻变化。“茗博园”地处马金镇花园村,是一个以茶叶种植、名茶开发销售和休闲品茶为一体的生态园,园内种植白茶500余亩。记者前往那里采访时正是茶叶炒制时节,“茗博园”里的茶香四溢,据负责人夏菊莲介绍,“炒茶用的也是沼气”。
2011年,夏菊莲创办“茗博园”时便立足于走生态农业循环发展之路,将农村洁净能源利用与茶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离“茗博园”1.5公里处是一家名叫“志诚牧业”的规模养殖场,两家企业之间有管道相连,“茗博园”以养殖场的粪污为原料,在园内建设沼气工程,沼气作为园区的生产生活所需能源,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茶园作为有机肥使用。
“施过沼液的茶树比没施过沼液的茶树要提早一年投产。”说起沼气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夏菊莲连连称赞,“施用沼液的茶树成活率更高,特别是遇到干旱年份,施用沼液,一年施一次就够了,不用沼液的话,一年起码要施3次。”
统计数据显示,开化县集中供气村的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沼液利用率达到100%,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