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春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明确部署。就杭州农业而言,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性过剩并存。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低,既满足不了变化着的市场需求,又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产品供给过剩,必然造成“价贱伤农”。如何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压缩过剩产能实行均衡上市,核心问题就是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创新动力、厚植农业发展优势,使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从被动适应市场转变为主动契合市场,从需求拉动转变为供需合力双向拉动,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开发新的消费需求。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新产品可以形成一个大产业,一个新品种可以开辟一片消费新蓝海。要以需求变化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拉动供给侧改革,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着力打造农业科技综合体,提高技术到位率,大力开发农业新产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要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推动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新型业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回归自然、休闲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的需求。
2.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
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已从过去要求吃饱提升到现在要求“好吃”、“吃好”,即要安全、优质、可信,更要吃得放心、吃出健康。为此,要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为重点,以做强做优品牌为抓手,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地产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可耕地面积50%以上,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要适应人们对消费方式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网购、直供、配送等便捷式流通业态。
3.转化不良农业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工业同理,农业也存在压缩过剩产能和产品的问题,不良产能的存在和扩大是对宝贵农业资源的浪费,是严重影响农业竞争力提升的症结之一。因此,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受计划经济遗留因素影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过剩产业、低劣产能,加速进行品种与结构的调整和更新,以优汰劣、以需定产,扩大有效生产和供给,不良农业产能淘汰率达10%以上。要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和壮大农业“新动能”。
4.满足均衡供给的要求。
农业的季节性、农产品的鲜活性决定了农产品均衡供应十分重要。均衡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实现途径。一方面,要解决总量和质量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当前,农产品的“多”与“缺”、“优”与“劣”,导致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情况较为普遍。改变这一局面,政府要加强引导,让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生产主体学会主宰自己产业的命运,根据市场进行精确定位。另一方面,要调节好季节性供需矛盾。农业是自然产业,农产品供给季节性失衡不可避免,要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创新耕作制度、改善农业装备以及创造良好的产后储备等,适度干预自然生产条件,拉长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供给相对均衡。全市主城区蔬菜自给率要达到60%以上,畜禽水产品自给率在70%以上,确保淡季、灾期、节日鲜活农产品供应。
5.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农业财富,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加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效益;发展设施型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强做大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转型升级;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彻底地从过去的重数量增长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从拼资源转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杭州市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