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德清县是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也是农业部确定的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之一。近年来,该县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建立追溯体系,打造诚信体系,完善检测体系,取得喜人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00多家生产主体应用二维码,2600多户种养大户纳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112家主体加入诚信农产品联盟,12个镇(街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去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建立追溯体系农产品有了“身份证”
“上市时间6月3日,产品西甜瓜,产地新田农庄,联系电话……”
6月3日,德清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佘国兴仔细地将刚刚出产的一批西甜瓜的信息输入电脑。不一会,这些信息就传到德清县诚信农产品信息系统。电脑旁的打印机吐出一张张二维码标签,佘国兴小心翼翼地将它贴在包装袋上。
“有了这张‘身份证’,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能了解农产品的产地、数量、上市日期、生产主体、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监督电话等相关信息,方便市民监督和政府监管。”佘国兴告诉记者,农庄种植的甜瓜、葡萄、草莓等瓜果的外包装都会贴上相应的二维码。
地处09省道德清收费站旁的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根连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清溪香米也有二维码标识,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获、企业联系方式等一清二楚。“因为有了‘身份证’做品质保障,虽然清溪香米每公斤卖到14元,仍经常断货。”
农产品生产涉及主体多,管理难。如何从源头上进行监管,防止问题农产品流入餐桌?从2012年开始,德清就在全县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中推行二维码溯源系统。德清县农业局质监科科长傅丽丽告诉记者,当地通过二维码赋予产品“身份证”,实现生产、包装、检测和销售全过程的信息跟踪。目前,全县已有100多家生产主体应用二维码溯源,消费者通过“扫一扫”便可追溯到生产者及整个生产过程,还可以通过视频随时查看生产现场,真正做到全程监管。
德清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平台涵盖全县农业生产主体信息库、产品追溯、检测检验、红黑榜等,如今,已有2600多户种养大户纳入其中。“质量溯源体系不仅能让市民清楚地知道农产品的准确‘出生’时间,还方便了监管。市场上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农产品,管理部门就能很快查到产地,找出违法生产经营者,有效地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傅丽丽说。
打造诚信体系 从“他律”到“自律”
5月18日,德清县会展中心格外引人注目,全县120家农产品生产单位的代表汇聚此地,举行德清县第二届诚信农产品联盟大会。
打造诚信体系,是德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独有的亮点。据德清县农业局产业科徐建荣介绍,2012年底,德清创新性地实施“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将道德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立了全省首个以诚信为宗旨的农产品联盟,并注册了“德清嫂”商标,供联盟成员单位使用。如今,“讲道德·更健康”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农业主体接受。截至今年6月,加入联盟的单位已有112家。“对生产者来说,加入诚信农产品联盟意味着能优先受到德清农业部门邀请,参加对外的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并授权企业使用‘德清嫂’区域公共品牌。”徐建荣说。“加入联盟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约束。”诚信农产品联盟成员——德清琪露家庭农场场主沈贵英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批使用“德清嫂”商标的成员,农场放养的不喂药、不喂饲料的无公害“虫子鸡”,赢得了口碑,增加了销量。
作为德清县诚信农产品联盟的理事长,佘国兴告诉记者,联盟制定了严格的章程、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自律制度,明确联盟成员准入和退出机制,如果发现成员违规,就会被开除出联盟。
据徐建荣介绍,诚信联盟通过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带头示范和品牌建设等机制,打响了德清诚信农产品品牌。德清还在杭州开办了德清县诚信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中心,200多个“德清嫂”产品入驻销售,诚信联盟不但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如今,德清的农产品已成为杭州市民餐桌上的香饽饽。
完善检测体系 县乡村基地四级覆盖
前几天,德清友农生态有限公司负责人段昌强带着公司养殖的青虾到德清洛舍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检测,一个小时后,他便拿到了检测结果合格的报告。“现在每批青虾上市前,我都会送检,检测合格后才销往市场,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消费者负责。”段昌强说。
洛舍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室检测员应旭晨说,检测室每个月都要检测15批次左右的农产品,其中有农户主动送检的,也有他们外出抽检的,“去年检测室免费对公众开放以后,不但受到种植户、养殖户的欢迎,还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他们时不时拿着农产品前来检测。”
据介绍,近年来,德清不断完善以县级农产品检测站为龙头,以乡镇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质检室为主体的县、乡镇、市场、种养基地四级检测网络。目前,全县18个农贸市场都建立了快速检测室,12个镇(街道)全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配备专职检测人员,每周四免费对外开放,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全覆盖。“根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的要求,我们对原定的年度监测计划进行了调整,扩大了监测品种和主体对象,将农产品生产经营散户也纳入监测范围。”傅丽丽说。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德清县县级层面共抽检农产品873批次,开展果蔬茶农残快速检测6400批次。今年,德清还在畜类“瘦肉精”速测和种植类农残检测的基础上,在全县10个涉及水产、畜牧养殖的镇(街道)配备智能快速检测仪器,补上了水产品和畜产品快速检测的短板,实现了县内种植、畜禽、水产三大类农产品快速检测全覆盖。
针对农产品生产分散、质量安全监管难等情况,德清在加强县级监管的同时,着力加强乡镇(街道)、村、种养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了以镇(街道)、村为责任单位的监管网格,设立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在生产基地设立了蔬菜农残检测室,从而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基地四级覆盖的监管体系。乾元镇溪畔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建国是乾元镇恒星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负责对当地249户农户种植的蔬菜上市前的农残抽检工作。“镇里在蔬菜基地设立了农药超标检测室,不合格的蔬菜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徐建国说。
据德清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已配备县级农业综合执法人员21人,村级协管员206名,这批村级协管员已成为农产品监管的得力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