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种植业

产量连续九年下滑、低温雨水天气致蚕茧品质下降——

今年我省春蚕行情雪上加霜

  □本报记者 王美华 实习生 李军
  春茧收购工作已经结束,蚕农脸上却难见笑容。
  “今年春茧行情总体不太景气。跟去年一样,我们共养了1921张春蚕。但养蚕期间遭遇降雨等天气,既影响桑叶质量,又影响蚕茧生产,导致春茧产量较去年略有下降,收购价也比去年下降不少。”桐乡市东池蚕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倪建根告诉记者,2015年的春茧收购价为1820元/担(50公斤),今年下降到了1600元/担(50公斤)左右。“近年来,养蚕的人工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但蚕茧收购价却不见提高,甚至还屡屡下跌。养蚕不容易,风险又大,村里有一些农户已放弃养蚕,选择外出打工。”谈及近年来的春蚕行情,倪建根显得很无奈。
  记者从省种植业局了解到,我省蚕茧产量自2008年以来连续九年出现下滑趋势,具体表现为桑园面积持续减少、蚕茧产量连年下滑、蚕茧品质随之下降、蚕茧价格继续下跌……以杭州、嘉兴、湖州等地为主的我省主产地桑园面积连年下降。
  从今年的春蚕形势看,我省蚕茧生产萎缩势头不减。据统计,2015年我省投产桑园面积有76.38万亩,春蚕产茧总量为2.24411万吨。到了今年,我省桑园面积减少到65.92万亩,春蚕产茧量下降到1.770767万吨,桑园面积和春蚕产茧量较去年降幅分别约达13.7%和10.6%。从春茧价格看,2015年每担(50公斤)春茧统茧均价达到1776元,今年每担(50公斤)春茧统茧均价仅为1588元。我省今年春茧收购价下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由于茧丝市场行情不景气,近年来茧价持续低迷,抑制了蚕农种好桑养好蚕的积极性,加上今春四、五月份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桑叶质量下降,上簇期和采茧期遇到多雨天气,蚕茧品质下降幅度较大,春茧价格自然下跌得厉害。
  与2015年相比,今年我省春茧行情再入低谷。估计今年夏秋茧行情也不容乐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