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西瓜、葡萄、水蜜桃……炎炎夏日,正是衢江大地各种水果大量应市季节。每到周末,成群的游客便会到莲花、全旺、高家等乡镇的家庭农场摘水果、尝农家菜。
地处钱塘江上游的衢州市衢江区,2013年率先作出“发展放心农业”的决策部署。2014年8月开始,又围绕“打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的目标,明确提出以建设产地环境保护、农资市场监管、农业标准生产、产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溯源、生产经营诚信、技术服务支撑、多元营销市场等“八大体系”为抓手,护航放心农业。近年来,他们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八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放心农业,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并被列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
作物种植遵循标准
放心农产品首先是种出来的。
周末,莲花镇陈建海家庭农场一派热闹,来自衢州各地的市民穿梭在各个大棚间,采摘水果、蔬菜。面对这一情景,满脸笑容的农场负责人慎爱珍自豪地说:“我们种植的蔬菜品质好,市场上抢着要。”据她介绍,农场里的蔬菜喷的是糖水,施的是有机肥,“红糖加酵母做成菌肥,抑制害虫生长;鸡粪拌成有机肥,种出的菜口感好。”
为了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的种植标准模式,农场场主陈建海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他专门请专家上门考察、检测,又走访大户了解生产情况。如今,农场200亩大棚种植的各种农作物从种到收,都“按方”操作,建立了生产档案,“亩均收入1.5万元,全靠‘放心’这个品牌。”陈建海说。
上规模的家庭农场按标准生产,普通农户也没有落下。莲花镇五坦村107户村民加入红艳草莓产销班,300多亩地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合作搞起了放心农业。
“现在种草莓,可不像以前那么随意,每一道环节都有规范。”村民董新泉说的“规范”,便是产销班的《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从水源的选择、投入品的使用到日常生产管理,模式图都写得明明白白。班长徐六泉更像“监工”,盯着每个环节,确保不出错。尝到甜头的董新泉高兴地说:“少用化肥,多用菜籽饼,种出的草莓就是甜,1斤能多卖好几元。”
目前,衢江区已有家庭农场1041个,经营面积16.8万亩,占全区耕地的64.6%。在他们带动下,柑橘、葡萄、草莓、生猪等主要种养业,都制定出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衢江区每年安排1000万元放心农产品专项资金,用于农场主培训、新品种推广、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补助。
“一个主体、一套标准、一张模式图、一份生产档案、一个品牌”,衢江坚持“五个一”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区实施农业标准化面积达27万亩,建成6个省级示范园,72个品牌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
一个农场一处风景
放心农产品是好的环境养育出来的。
农场旁,金黄色的桂花飘香,五颜六色的波斯菊竞相开放;农田里,成熟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山坡上、小河边,成群结队的鸡鸭,觅食后欢快地寻窝下蛋……每到9月10月,周家乡龙园村淘果园家庭农场浓浓的田园气息,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紧接第1版)年轻的80后海归农场主饶胜男说:“以前父母经营时,农场的生产方式既传统又落后,种植的果蔬品质不高,经济效益也不明显,我接手后下了决心,不仅要让农场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还要让农场变景点,提高经济效益。”
如今,饶胜男的理想已经实现,衢江区的其他上千个家庭农场也正走在把农场变景点的路上。以往,养猪场附近臭气熏天,污水横流,村民要绕道走;以前,农民大多是自己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零零散散不成规模……如今的情况已大不一样:位于莲花镇金苍垄水库旁的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似一处景区,经过处理的养殖废水织成一幕水帘;杜泽镇的万亩水生蔬菜示范区上空,常有白鹭飞过、停留;在大洲镇的傅孔明家庭农场里,稻鳖、稻鱼共生和休闲旅游结合得完美无间……
为了让水更清、地更净,衢江区全力推进十大重要河道沿线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和洁水养殖工作,全区生猪养殖户由33584户整合为69家规模养殖场,年生猪饲养量减至55万头;557座山塘水库实现洁水养殖。自2006年至目前,全区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7万亩次,推广有机肥1.35万吨,减少化肥使用量510吨、农药使用量108吨。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5.8万亩,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21吨。
道道环节监管到位
放心农产品也是管出来的。
全旺镇的高老庄家庭农场在衢州市已小有名气,每年火龙果上市季节,农场种植的火龙果总会很快销售一空。农场主李仁广说,游客都是冲着“放心”这两个字买的,“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每一箱火龙果都贴有二维码标签。”
用手机扫一扫包装箱上的二维码,农药、肥料施用情况,何时采收以及残留农药检测结果等,都能清楚地显示出来。为了降低农药残留,李仁广用甘蔗皮作肥料、水果酵素当营养,火龙果的农残检测抑制率控制在25%以下,远低于50%的合格线。
陈建海家庭农场建有一个快速检测室,每一批蔬菜、水果在上市前都要经过农残检测,合格的才可以“放行”。经过农场检测室自检后,样品还要送到莲花镇农业服务中心检测站,由专业的检测人员再检测一遍。据检测站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天各村的质量协管员都要去大户或者散户的田间随机采样拿到这里检测。
目前,衢江区21个乡镇全部建起检测站,105个家庭农场建立快速检测室,272个行政村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实现了农产品检测网络的全覆盖。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农产品须自检合格,凭产地检测合格证明方可入市。近几年,衢江区农产品合格率一直稳定在 98.1%至98.6%之间。
衢江区还建立项目资金“负面清单”,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经营主体,终身不得享受相关资金补助;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两年内不得享受资金补助。严苛的“负面清单”制度,增强了当地农民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