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食品药品安全

违法销售无中文标签“越南酸奶”

两家水果批发商各罚6万余元

  今年初,“越南酸奶”饮品一度风靡宁波。这种饮品口感细腻、价格便宜、品种繁多。但是这款饮品无生产日期、无中文标签,进口渠道不明,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本查不到“越南酸奶”的进口记录。
  获得线索后,宁波市江东区市场监管局及时进行了调查,顺藤摸瓜发现两家进口水果批发商有猫腻。近日,该局通报了案件进展情况,并对违法销售商家处以重罚。“3月30日,我们得到线索的当天就部署开展对‘越南酸奶’的全面摸排,发现部分水果店确实销售过这种饮品,不过,得到风声后,不少水果店已主动撤柜下架。”江东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副大队长李栋说。
  调查人员详细询问了相关经营户,了解到这种饮品少量来源于网络销售,本地市场线下销售则主要来源于宁波某蔬菜公司果品批发交易市场的两家进口水果批发商户。
  在对两家进口水果批发商仓库的检查中,未发现有库存的“越南酸奶”。不过,细心的执法人员在批发商的进销原始票据中发现了端倪——里面清楚记录着“越南酸奶”的部分购销明细。
  与此同时,该局又向相关水果店提取了这两家批发商出具的记录有“越南酸奶”的发货单,另外还得到了水果批发市场工作人员的指证。
  面对确凿证据,两家水果批发商户不得不承认自己存在购销无中文标签“越南酸奶”的行为。
  经查,其中一商户在今年2月至3月间,共3次从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一家商户采购名为“Bavi和“Sua chua”两种“越南酸奶”95箱(每箱48小盒),购入价格65元至69元每箱不等,接着在宁波某蔬菜公司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内以70元至75元的价格批发。事发后,商户将余存的少量产品下架,免费分发给亲友,店内已无库存,销售“越南酸奶”的营业收入共计6935元。
  另一商户,在同一时间共5次从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一商户采购名为“Bavi和“Sua chua”两种“越南酸奶”100箱,事发时已全部售完,营业收入共计7200元。“目前我国自东盟零关税水果进口持续增长,少量商家在进口水果时,会夹带入关少量未经检疫的香蕉干、芒果干、蜜饯等预包装水果制品以赠送给相关客户。像此次的‘越南酸奶’,批发商作为一种热销产品正式采购批发的还是第一次遇到。”李栋强调,虽然这两家商户的销售数量与利润并不大,但社会影响较大,遂对其处以重罚。
  据悉,根据当事人存在非法销售“越南酸奶”及其他一些轻微违法行为,两商户分别被处以罚没款61935元和62000元的行政处罚。
张淑蓉 董传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