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持续晴热高温,专家支招农作物防范高温热害技术措施

  •   编者按:
      连日来,全省各地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已连续10多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据省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我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除海岛及沿海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仍将继续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一般可达37℃-39℃、局部可达40℃,午后局部有雷阵雨。
      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易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造成热害,不少地方的茶叶、蔬菜、果树等作物已出现旱情苗头。为此,我省农业部门紧急部署高温热害防范工作,要求各地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落实防范高温热害各项措施。同时,农技专家也纷纷向广大农民支招,提出抗高温干旱技术措施,为农作物做好防暑降温。
    茶园抗旱:停止采摘和修剪作业
      一是灌溉浇水。有喷灌或浇灌条件的茶园,应在9:00之前和16:00之后进行浇水,增加土壤含水量,减轻受旱程度。喷灌或浇水时,应少量多次,避免浇水量过大,土壤来不及渗透,形成表面径流,既造成土壤板结又浪费水资源。
      二是覆盖茶园。覆盖物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杂草、稻草、谷壳、食用菌棒废料、竹屑、木屑等都可以,覆盖厚度3-10厘米;行间地膜覆盖也可以,但茶树根部两侧15厘米范围不能覆盖。
      三是搭设遮阳网。采用遮阳网可以减少阳光直射,能有效避免或减轻茶树片被灼伤。但需注意的是,不要把遮阳网直接盖在茶蓬上,而要搭架遮阴,遮阳网与茶树蓬面保持一定距离。
      四是停止采摘和修剪等作业。高温下采摘和修剪茶树,会加速茶树伤口水分蒸发,加重受害程度。
      五是谨慎除草。新种茶园的杂草对茶苗有一定遮阴作用。如在高温干旱天气除草,虽然除草效果好,但茶苗突然暴晒在烈日下,很容易被晒死。建议谨慎拔除茶苗根部杂草,保留行间杂草,待天气转凉后再除草。
    草莓育苗:重点防治炭疽病
      一是抗旱保苗。草莓根系浅,不耐高温,抗旱能力弱,应在6∶00之前和22∶00之后进行灌水,每3-5天灌一次“跑马水”,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减轻受旱程度。灌溉时以土壤湿润为宜,并排掉畦面积水,避免局部高温高湿而灼伤幼苗。
      二是遮阳降温。夏季需对苗床搭棚覆盖,以避雨或防高温,确保幼苗不被高温灼伤,正常生长。棚高一般要求1.8-2米左右。搭棚遮阳对“红颊”、“章姬”等不耐高温的品种效果较好。
      三是整理植株。要摘除育苗母株抽发的花茎、子苗、老叶和病叶,并集中烧毁,理匀抽发的匍匐茎。老叶和病叶摘除后,因植株留有伤口,应喷施保护药剂,防治炭疽病等病害发生。
      四是防治炭疽病:以预防为主,特别是在高温暴雨期间,每次暴雨前后要及时施药,以控制炭疽病发生。对已发病的苗,要选用25%凯润乳油1500倍液喷施或浇根;未发病的苗,可用25%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60%百泰可分散粒剂800倍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等喷雾预防,每隔7天一次,连续防治。
    食用菌生产:少搬动菌棒,少扎孔放气
      一是加强菇棚遮荫降温和通风换气。要加厚棚顶、棚周围向阳方向增加遮盖物,打开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
      二是采取喷水降温。每天早晨或傍晚,朝培养室内的墙壁四周、空间、地面和室外棚顶及四周喷水,有条件的可进行棚顶喷淋降温。喷水后要注意加强通风,以防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三是尽量少搬动菌棒,少扎孔放气。如确需扎孔放气、搬动菌棒的,应在每天早晚天气凉爽时少量分批进行。
      四是及时处理污染、废弃菌棒。对于小面积烂棒,可通过挖除腐烂菌块,再涂以生石灰溶液或浓度稍高的杀菌剂来处理,防止和控制病菌的进一步扩散。对吐黄水、部分污染的菌棒,要与正常的菌棒分开管理,以避免交互感染。对于已全面闷菌、烧菌的菌棒,要趁早及时破袋翻晒,以减少损失。
      五是保持环境卫生,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时清除菇场周围的杂草、杂物等污染源,菇棚四周可用石灰、漂白粉等消毒。
      六是加强巡查,注意防火。菇房周围严禁吸烟,生产原料要合理堆放,保持通风,以防自燃;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以防发生意外时,设施设备没有到位。
    蔬菜抗旱:选种耐热性强的品种
      一是适时适量浇水灌溉。要合理安排灌水时间,应在早晨、傍晚或夜间灌水,避免在午后高温时浇水,提高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浇水时,可采用穴浇、沟灌或滴灌,不要大水漫灌。
      三是采取遮荫和覆盖。大棚、小拱棚可采用遮阳网覆盖,以遮荫降温,尤其是夏秋蔬菜育苗时,可减少光照强度和水分蒸发。山地蔬菜可就地利用杂草、秸秆等覆盖畦面,厚度以10-20厘米为宜,既保湿又降温。
      三是节水灌溉。铺设喷(滴)灌溉设施,进行节水滴灌,可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十分适合茄果类、瓜类蔬菜,水的利用率在90%以上,比沟灌、漫灌提高1倍以上。喷灌则适用于小青菜、小白菜等叶菜类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苗,既节水省工又能减少病害。
      四是选用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如“早熟5号”、“抗热605”青菜、“短叶13”萝卜、豇豆等品种。
    水果生产:应用生态方法防治病虫害
      为尽量减少晴热高温对水果生产造成的损失,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灌溉。根据不同果树种类对水分的需求程度进行灌溉。山地或水源紧张的果园,可采用穴灌,或每隔3-5天在傍晚喷清水来缓解旱情;有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的,要尽量采用喷灌和滴灌,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旱情较重的果园,应立即灌溉,争取每隔7-10天灌一次水,并在地面灌水前,最好对树冠喷一次水。对幼龄果园,由于根系较浅,要少量多次浇水,但不要在中午高温时进行。
      二是覆盖遮荫。采用柴草、秸秆等对树盘覆盖,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对大棚栽培的水果,可用遮阳网覆盖,并注意揭膜通风。覆盖前应先把园内的杂草清理干净再覆草,将秸秆、柴稻草等覆盖在果树行间或树盘下面,保证树体四周的土壤不裸露,一般铺草厚度10厘米以上。
      三是防日灼。裸露的树干及树枝用石灰水涂白,或覆盖遮阳网、稻草等,顶部果实可采用套袋,以防止日灼。
      四是根外追肥。树体受旱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的能力较弱,可选用0.1-0.2%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或速效性叶面肥等进行根外追肥。每隔5-7天左右喷雾一次,连喷2-3次。
      五是预防病虫害。持续高温干旱,易导致果树病虫害多发,要加强病虫害防治,一般在早晚温度低时喷药,以防止植株产生药害;同时建议推广应用防虫网、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等环保防治措施,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和使用量。
    水产养殖:控制好投喂数量和时间
      高温季节是鱼等水产养殖中暴发疾病最频繁、死亡最多的时期,故必须高度重视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管理。
      一是晴热高温天,中午应开增氧机1-2小时(或白天开较长时间的耕水机),打破密度差造成的热阻力,提前对流,改善底层溶氧度,提高池塘整体的溶氧水平。
      二是适当加水、换水,并提高水位。高温季节池塘水的渗漏和蒸发较快,勤加水和换水既可降温,又可保持水质清新,减少蓝绿藻大量曝发的概率。
      三是栽培水生植物。水面上栽培一定比例的水生植物,如空心菜、水花生、水浮莲等,可净化水质,不仅能达到遮荫降温目的,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四是及时防控疾病。要定期对养殖池塘水体进行消毒,使用高效生物制剂、生石灰、底质改良剂等调控水质;对部分水产品种要定期使用药饵,并定期加强对发病初期水产的观察和诊断,一旦发现水产有病,要及早治疗;要及时捞出发病和死亡的个体,以减少疾病传播;死亡个体需深埋或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是控制饲料投喂时间。要控制投喂的数量、比例和时间,尽可能选用浮性饲料,不宜喂得过饱、过精,以“七分饱”为原则;投喂时间可适当提前和延后,上午可在8:00前,下午在16:30后投喂,避开水温最高的时候。要及时检查投喂的饲料,及时捞出残剩的饲料。
      六是加强日常管理。高温季节,要勤于巡塘,早、中、晚和凌晨各一次,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防止浮头和疾病的发生;对高产虾塘,更应重视巡塘,防止虾出现缺氧和浮头。当养殖的水产达到上市规格且养殖密度过高时,应及时进行轮捕,减少养殖容量和养殖管理的压力。
    杭州市农科院 黄怡弘 供稿
    茶苗覆盖遮阳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