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裘云峰
本报讯 近日,一位李姓网友给本报微信发来两张桃树落叶的照片,询问最近发现种的桃树落叶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询问了身边的人,有人说是遭水侵了,也有人说是施肥不当的原因,还有人说是光照的原因。李先生不知道听谁的好,于是来报社求助。
记者把照片转发给了台州市黄岩区水果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刘高平。“这应该是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刘高平看了后告诉记者,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是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各产桃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排水不良的果园或多雨年份危害较重,如防治不及时,常引起大量叶片穿孔、早落,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形成,降低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关于防治方法,刘高平说,在冬季和早春时要做好清园工作,彻底剪除枯枝、病梢,及时清扫落叶、落果及枯草等,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同时要注重微量元素的应用,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3-4次,以强壮树势;果园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空气湿度。对于空气湿度较大的桃园,可在果园地面撒施草木灰,既可降低园内空气湿度,又可对植株进行钾肥的补充。
记者把情况反馈给了李先生。没过几天,李先生又通过微信发来了感谢。“我求证了当地农技人员,结果的确是细菌性穿孔病。”李先生说,农技人员对桃树进行了医治,现在桃树已经没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