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是张军辉种植三叶青的第三个年头了。时值盛夏,大棚里气温很高,三叶青长得郁郁葱葱,藤蔓繁茂。除了三叶青,张军辉的温岭铁峰家庭农场里还种植着火龙果和铁皮石斛,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
现在,最早种下的三叶青已长出了“葫芦”。这“葫芦”指的是三叶青的块根,因为形似葫芦,三叶青又有“金线吊葫芦”的别称。“三叶青不好种,一不小心,块根可能就长不出来了。”张军辉说,2013年他刚开始种三叶青时,只种了3亩。后来一边摸索,一边扩大规模,如今,张军辉的铁峰家庭农场三叶青种植面积已达60多亩。“除了温岭,我还在宁波等地仿野生种植了200多亩三叶青,如今不少已经开始采摘,亩产达750公斤。”张军辉表示。“三叶青要种植3年至5年才能上市。”张军辉说,如今市场上浙江产的三叶青能卖到二三百元一公斤。
笔者看到,张军辉的三叶青都被种在一个近1米高的黑色容器里。这些黑色容器造型奇特,侧壁凸凹相间,外部突出的顶端开有小孔,“这些是控根容器,有利于排水,这样三叶青就不易烂根,还能让三叶青的气生根更容易接触空气,有增根和控根的效果。”张军辉说,除了不能直接种在地里,三叶青还不能“喝”太多水,否则好不容易长出来的“葫芦”可能会烂掉。
如今,张军辉种植的三叶青已经不用人工浇水。农场大棚的顶端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一打开开关,细细的水花就向四周喷洒开来,不一会儿,整个大棚就被水汽包围了。“这个喷淋系统是废弃物利用技术模式示范推广项目中的一个环节。”张军辉说,除了可以自动浇水,这个项目涉及机房、场地设计、配套机械、品种引进,栽培基质配方、肥水一体化等多个内容。“我们会把猪粪、谷糠、秸秆等废弃物循环利用,发酵成有机肥使用。只要打开机房开关,不仅能自动浇水,还能自动施肥。”张军辉告诉笔者,这个项目总投资300多万元,去年开始投入使用。“就拿肥料来说,以前一亩地要施200公斤复合肥,现在只要20公斤左右,人工、成本等方面节省了90%。”张军辉表示。
这个项目所涉及的基质配方还被用于三叶青育苗。“现在,三叶青苗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们最早种植的几亩三叶青,育了100多万株三叶青苗,增收150万元。”张军辉高兴地说,今年上半年,农场又销售了60万株三叶青苗,“预计到2017年,农场苗圃育苗量可达500万株。”
今年5月,张军辉还成立了浙江豆豆宝中药研究有限公司,准备开发三叶青延伸产品,延长产业链。“三叶青是一味中药材,此前多数卖给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此次办公司,我想和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对三叶青进行深加工。”张军辉如是说。 赵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