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服务,用行动实现价值,做好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合联’成为农民的‘娘家人’!”近日,绍兴市上虞区乡镇、街道“农合联”工作人员结束为期两天的上岗培训,奔赴全区20个乡镇、街道任职。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8周岁的年轻队伍将成为助推上虞“三位一体”乡镇、街道“农合联”实质化运转的生力军。
2014年8月,上虞被确定为全省“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7个试点县(市、区)之一。2014年12月,上虞区“农合联”成立大会召开,区“农合联”执委会依托区供销社理事会组建,实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主要承担政府服务“三农”职能。乡镇级“农合联”依托基层供销社与乡镇、街道农技信息中心共同组建。通过逐一召开成立大会,区、镇两级“农合联”实现全覆盖,发展会员1236名,相关涉农部门职能逐步转移到位。
乡镇“农合联”承担着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确保乡镇“农合联”发挥实效,今年年初,上虞区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议,保障乡镇“农合联”“有人办事、有钱办事”。上虞区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负责招聘20名乡镇、街道“农合联”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乡镇、街道“农合联”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日常工作。上虞区“农合联”执委会定编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乡镇“农合联”工作人员部分经费由财政保障,确保队伍稳定。
今年4月初,乡镇、街道“农合联”工作人员招募工作拉开帷幕。上虞区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在基层社选调了8名优秀青年职工,担任基层供销社组织体系较为完善的乡镇、街道“农合联”工作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2名企业身份工作人员(其中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3名),通过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在239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中遴选出12名优秀人才,担任百官、虞北、虞南3个片区12个乡镇(街道)的“农合联”工作人员。
“前段时间,我们与各乡镇、街道作了联系、对接,大家对这支队伍持欢迎态度并寄予厚望。”上虞区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说。为确保这支队伍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近日上虞区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邀请区农办、区农业信息中心、区农经中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专家及相关负责人,围绕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民合作社管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开展针对性上岗培训。
据悉,这些乡镇“农合联”工作人员走上岗位后,上虞区供销社(农合联执委会)将注重长效锻炼培养。目前,乡镇“农合联”工作考核办法和乡镇“农合联”工作人员考核办法正在抓紧拟定中,将按工作量、工作表现等来设定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奖金奖励、先进评比、岗位调整直接挂钩,能力出众、业绩明显的工作人员将纳入供销社中青年干部后备库进行培养使用。
张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