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规划

“十三五”,看各地农业如何书写华章

  建设品质农业强市
□王浩萍 绍兴市农业局局长
“十三五”时期,绍兴将以“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为主题,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一体,精细、精准、精品并举,加快发展科技农业、休闲农业、外向农业、加工农业、智慧农业,着力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品质农业强市。
  一是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至2020年,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3家,打造农作物种业企业集团和畜禽种业核心企业2家,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达到65%。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农业特色小镇为重点,做精一批可品、可看、可游的特色乡村观光示范区(线)。到2020年,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达10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达20个以上,休闲观光农业产值达到50亿元。
  三是大力发展外向农业。到2020年,争取全市外拓农业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外拓农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农产品自营出口额年均增长3%左右;全市农业利用外资总额争取达到1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达到5亿美元。
  四是大力发展加工农业。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集团。至2020年,培育10家产值超亿元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形成5个产值超10亿元的示范性全产业链产业体系。
  五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重点在加快推进农业领域的“电商拓市”“机器换人”“设施增地”上做文章,扩大各类精准、精细技术在农业全产业的应用。至2020年,打造电子商务专业村150个,农产品网上销售超过100亿元。
做强生态品质农业
□刘祖堂 衢州市农业局局长
“十三五”期间,衢州将以打造生态品质农业为方向,加快农业“八化”发展。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农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把衢州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强市,全国生态农业的示范区、放心农业的先行区、农旅融合的样板区、集聚发展的创新区。
  一是加快设施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加快园区化发展,推进农业“一区一镇”建设。结合“一县一带”和“五连片”开发,加快土地、科技、金融、政策等资源要素向优势平台集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三是加快企业化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
  四是加快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五是加快标准化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六是加快产业化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经营效益。
  七是加快品牌化发展,着力培育名优区域品牌。统筹打造“钱江源”“衢州椪柑”“开化龙顶”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树立衢州生态品质农业的良好市场口碑。
  八是加快电商化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推进特色农产品在大宗商品交易所上市,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唱响“绿色”主旋律
□陈理富 台州市农业局局长
  未来五年,台州将立足区域资源条件,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强市。
  建设“一圈三带、五区十镇”。“一圈”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圈,包括台州市主城区及温岭、临海等沿海城区周边,通过拓展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生活功能,使其成为台州“菜篮子”重要供给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三带”指东部滨海农业风情带、中部平原精品农业产业带、西部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带;“五区”指杨梅、柑橘、葡萄、蔬菜瓜果、茶叶5个农业产业集聚区;“十镇”指10个特色鲜明的现代特色农业强镇。
  建设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围绕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要求,计划投入财政资金55亿元,实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创建生态循环农业”“创建五区十镇”“建设休闲创意农业”“建设智慧电商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服务”十大工程。
  建设绿色农业强市。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各县(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协调,加大对海岛和山区等欠发达地区扶持;倡导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绿色农业强市;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切实抓好农业“引进来”“走出去”;推进共享发展,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绿色高效农业强市
□吴国平 金华市农业局局长
  作为农业大市,“十三五”期间,金华将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努力打造绿色高效农业强市。“十三五”期间,金华农业将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安全和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以建设绿色高效农业强市为方向,坚持信息化、产业化、生态化,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要素投入拉动向改革创新拉动转变、从外延扩张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让农业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围绕建设绿色高效农业强市目标,实现产业更高效、产品更安全、环境更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素质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速2.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00元,年均增速8.5%。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测评达到90分。
  为实现建设绿色高效农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金华市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抓好粮油、特色精品水果、保障型蔬菜、优质茶、中药材、食用菌、生态畜牧业和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八大产业带,深入实施“稳粮食、保供给”“扶主体、扩两区”“强科技、增效益”“优生态、保安全”“抓改革、激活力”五大行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彰显海岛农业魅力
□严济岳 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主任
  根据新近完成的《舟山群岛新区海岛农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舟山将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安全绿色为主要内容,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到2020年,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500元,高效生态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新提升并保持稳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省定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具体目标来看,着重强化民生产业、特色产业和美丽农旅产业发展,创建完成1个农业产业集聚区、6个特色农业强镇,改造提升市级蔬菜基地5000亩,粮食、蔬菜瓜果、水果、茶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10万亩、12万亩、10.6万亩、0.92万亩,产量基本稳定在3.3万吨、18万吨和6万吨,38吨,生猪饲养量10万头,禽类饲养量130万羽;“三品”认证率达60%以上。
  重点完成“八大任务”:一是固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明确7.33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示范区;二是打造农业“两区”升级版,重点抓好1个农业产业集聚区和6个农业特色强镇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四是实施海岛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培育海岛特色公用品牌;五是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六是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支持规模经营主体整合和延伸产业链;七是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八是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粮油和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建设。
发展生态精品绿色农业
□姜波 丽水市农业局局长
  “十三五”期间,丽水市将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特点,积极做好与省级农业“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衔接,围绕丽水市委提出的“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目标,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生态精品农业“912”工程为主平台,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两区一镇”为主线,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为主抓手,以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为主动力,全面推进农业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生态精品农业,努力实现与全省同步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农业。
  到2020年,丽水全市农业增加值要突破11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着力完成“八大任务”:一是优化发展布局,促进绿色发展;二是夯实发展平台,提升农业产能;三是加快产业集聚,推动农旅融合;四是培育新型主体,适度规模经营;五是突出生态循环,保障质量安全;六是改善设施装备,强化发展基础;七是发展“互联网+”,推进农业信息化;八是坚持双轮驱动,加快创业创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