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畜牧兽医

畜牧业转型升级后“美丽”绝对可以有

衢州在探索“怎么养”的路子上先行先试

  天呐,这里居然是养殖场?!
  红瓦映衬在碧绿的青山间,不远处有清澈的湖泊可垂钓;枝头的鲜果溢出阵阵果香,诱人采摘;轻按开关,沼液储液罐便开始对果树进行沼液喷洒,向周边农户源源不断地供应沼气;智慧“天眼”,全天候不停歇地实时监控着每一个出水口……
  既要美丽田园,又要美丽经济,站在转型十字路口的衢州畜牧业,在铁腕治水背后,围绕“养多少”“养什么”“怎样养”等问题,加速转变产业结构。今年以来,该市以省级“美丽牧场”创建和技术领先、环保达标的现代化养殖场创建为重点,在探索“怎么养”的路子上先行先试。在现有近千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衢州市今年将创建22家“美丽牧场”,印象中脏乱差的养殖场将不复存在,转型升级后“美丽”绝对可以有。
从单一养殖到多元化种养
  在柯城区沟溪乡洞头村,翁富生态养殖场内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高大挺拔的雷竹林、造型独特的罗汉松、修剪整齐的山茶树,各种生态元素扑面而来。简洁古朴的围墙上,一幅幅余东农民画色彩浓烈,画中“变废为宝,百姓实惠”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在蓝天碧水的田园中,别有一番韵味。如今,这家年出栏5000头生猪的养殖场已经成功变身为花园。
  不久前,《浙江省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标准(试行)》出台,对美丽生态牧场进行了描绘。按照“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要求,对养殖场的空间布局、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生态利用、规范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
  栏舍顶部瓦片、建筑物墙面、围墙等都进行统一粉刷,场区里还装点上了许多蕴含畜牧特色的图案,设置的休闲观光区配备了相应的标志牌、制度牌……农场主翁建华对养殖场美化后的效果十分满意,他信心十足地申报了今年的省级“美丽牧场”。
  虽然养殖场规模不算大,但是作为先行者的翁富生态养殖场已经尝到了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的甜头。人们印象中脏乱差的养殖场,如今成了美丽风景,而进一步优化的畜牧业与种植业规划布局,促进了养殖业的多元化发展。
  在翁富生态养殖场,除了年出栏5000头生猪,还年产山茶油600千克,年产新鲜蔬菜4000千克,养殖场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循环再利用,每年可为农场节约化肥费用40万元,农场实现了年总产值1000万元的效益。“建设生态美丽的养殖场,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快要梦想成真了!”翁建华满怀期待,生态牧场建设能带来美丽经济,未来养殖场可以成为市民们乐去的一个休闲观光地。
从“人管”到“智管”
“沼液池里的液体超过预设数值时,设备就会自动报警,可以精准地监管储液池溢出或偷漏排等情况。”常山县大公生态养殖场农场主吴思明告诉笔者,自己的养殖场目前正在增设监控“千里眼”,养殖场将从人工管理逐步转化为智慧管理模式。
  大公生态养殖场内,一球形监控设备高高地伫立在6米高的杆头,安置在储液(沼液)池旁边,24小时实时监控治污设施运行、排污口排放以及储液池的利用情况。
  据悉,今年衢州市农业局、环保局为探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长效化监管机制,联合出台了生猪养殖场线上监测监控体系。在原有市智慧环保平台和第三方监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扩容提升,对全市域的养殖场进行线上线下“双监管”。
  在创建“美丽牧场”的同时,衢州6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线上智能化监管平台,并接入市、县智慧环保监管平台。1123个生猪养殖场全部纳入智慧环保范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监测+监控;平台+机制;督查+考核”的全市域生猪养殖场线上智能化监管全覆盖。
从废弃物到富民产业
  烈日当头,常山大公生态养殖场内的胡柚苗却依然生机勃勃,叶片肥绿。农场主吴思明指着不远处的千亩柑橘林说:“年初柑橘树冻死了一大片,用沼液灌溉后,明年就能生机勃发了,养殖场内的1000立方米沼液都不够用!”
  大公生态养殖场年产7600吨沼液,沼液有机肥减少了作物化肥用量的70%,减少农药用量的60%。养殖场一年产出的6万立方米沼气,免费集中供气给附近村庄的300户农户作燃料,可让每户年节省生活燃料费630元,300户农户年节省燃料费达到18.9万元。
  在众多申请创建“美丽牧场”的大型生态养殖场中,以生猪生产为起点,循环利用为路子,零污染排放为目的科学养殖模式,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
  围绕生猪排泄物高效利用,衢州市积极探索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探索出了“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的县域大循环龙游“开启模式”;“大中型养殖场+农业园区”的区域中循环常山“大公模式”;“小型养殖场+种植基地”主体小循环的龙游“吉祥模式”,以及沼液膜浓缩高效利用的衢江“宁莲模式”,异位生物发酵床降解的江山“石明模式”。
  积极探索猪粪、猪尿、农作物秸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肥料、燃料、基料等资源,成为衢州市畜牧业美丽转型的一大亮点。
  目前,衢州市正在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按照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耕地质量提升“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思路,致力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据了解,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以猪粪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给予每吨30元的补贴。去年全市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年生产推广商品有机肥12.7万吨,使用沼液近300万吨。 蓝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