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见习记者 季颖
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2015年,我省提出建设特色小镇大构想,计划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一年多来,特色小镇创建热潮在浙江大地不断掀起。
在此背景下,我省森林特色小镇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据省林业厅产业办负责人介绍,今年3月底,省林业厅公布了首批27个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目前,以产业带动、休闲养生等为特色的各类森林特色小镇正渐具雏形,显现出勃勃生机。
从构想到蓝图,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瑞士的达沃斯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等,因其独有的产业特色、文化韵味、生态魅力,闻名世界。
如今,特色小镇也成了新常态下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浙江把特色小镇作为破解空间资源匮乏、有效供给不足、要素聚合度不够、城乡二元结构等瓶颈,赢得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抓手。
然而,特色小镇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认为:“特色小镇既非简单地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既非行政概念,也非工业园区概念,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平台。”
浙江之所以要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形成令人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在这样的思想、理念指引下,去年下半年,省林业厅及时出台了《关于推进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3年创建,在全省培育建设约20个森林特色小镇、超过100个森林人家。《指导意见》明确,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建设的产业定位主要以提升木业、竹业、花卉苗木、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驯养与繁殖等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休闲养生新兴产业,兼顾木艺、竹艺、山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并要求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0%,小镇及其毗邻区域的森林面积不小于200公顷。
根据《指导意见》,经3年创建,综合性小镇林业总产值将超过5亿元,林业产值占当地总产值50%以上;以森林休闲养生为特色的小镇林业总产值超过2亿元;以涉林历史经典产业为特色的小镇林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
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省里关于森林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系列美好设想,慢慢转化为各地的规划蓝图和具体实践。长兴县龙山森林养生小镇便是其中一个代表。
据长兴县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龙山街道全面启动了省级森林养生特色小镇建设,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9个,社会投资项目15项,新增拟建社会投资项目2项,总投资15亿元。
据介绍,该养生小镇所在区域山清水秀,植被茂盛,地形地貌形态多样,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拥有森林、水库、山岕、溪滩以及竹林、檫木、杨梅、红梅、紫笋茶、黄金茶等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在75%以上。这里分布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林业企业,如长兴东方梅园有限公司、浙江绿野仙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这里是“中国红梅之乡”,其主打产品东方朱砂红梅,全球首创的“中国香”梅香系列产品,桃花岕有机紫笋茶等享有一定知名度;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古森林博物园、川步村长寿文化、渚山村杨梅文化以及当地的茶文化、梅文化、农耕文化等。
龙山森林养生小镇建设区域集中在龙山街道的川步、渚山两个村,主要立足桃花岕省级森林公园,依托山清水秀、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的自然生态优势和红梅、杨梅、茶叶、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结合当地浓郁、纯朴的原生态岕里风情和长寿养生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和观光旅游产业,走“生态、养生、健康”之路,为游客提供一个森林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从经典到特色,小镇产业彰显“特而强”
前些日子,临安市康之林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员工忙着在500亩山核桃林下铺设收获网,为即将到来的山核桃采收作准备。
据合作社负责人吴向阳介绍,针对山核桃成熟果实采收难问题,3年前,合作社创造性地研发出一种轻型收获网。这种塑料编织网一般铺设在山核桃林下离地0.5-2米左右的低空处,可保证成熟的山核桃果自然脱落,并沿网滑落至收获袋,便于大面积采收,避免农民频繁上树采摘,既可以降低采收成本,提高山核桃的品质和产量,又能保障农民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张网采收技术后,山核桃林下自然生长的草不必割尽,有利于改善土壤,开展生态化经营。
吴向阳说,近几年,每当这个季节,他不仅要在合作社内部指导员工如何铺网,还要到周边村培训相关技术。目前,合作社已建立了3支专业铺网队。合作社所在的临安市岛石镇采用张网采收、自然落果技术的山核桃林今年预计有近2000亩。
其实,吴向阳所说的张网采收、自然落果、生态化经营,正是临安岛石山核桃特色小镇为提升产业层次而着力试验推广的综合性技术。目前,吴向阳承包的山核桃林里正在开展测土配方、土壤改良、生态化经营、自然落果等多种试验。
临安岛石山核桃特色小镇因独具的产业特色,是目前省财政扶持建设的全省4个森林特色小镇之一。
众所周知,山核桃属于稀缺森林资源,仅生长在我国天目山麓一带,是众多干果中品味、营养价值最高的林产品之一。临安山核桃素以粒圆壳薄、果仁饱满、香脆可口的优良品质享誉海内外。目前,全国山核桃种植面积仅80余万亩,其中临安就有48万亩,年产量近万吨。而地处临安市西北部、距临安市区107公里的临安市岛石镇,更有“中国山核桃第一镇”之称,全镇现有森林面积18.64万亩,其中山核桃林面积达到12.8万亩,年产山核桃干籽5000吨,产值4亿元,全镇近80%的农民收入来源于山核桃产业。2015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7433万元,其中林业收入占80%。
岛石镇镇长王凯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岛石镇现有的山核桃产业仍停留在简单的原材料生产加工上,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生态功能弱化、采收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森林特色小镇的创建,将为全面提升岛石镇乃至临安市山核桃产业的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延伸山核桃产业链、发展森林旅游拓展了一个全新平台。
根据岛石镇山核桃特色小镇建设实施方案,该镇计划重点建设山核桃生态化经营及自然落果法采收推广、干腐病防治及有机栽培、株川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及森林人家培育、山核桃休闲观光园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山核桃蒲壳综合利用等6个子项目。其中,生态化经营及自然落果法采收推广项目工程,计划实施生态化经营1.5万亩、张网采收4500亩,建设主体为镇属相关各行政村、合作社,建设内容包括林下植被恢复、作业道路建设、物理杀虫灯购置、安全网采收示范等;干腐病防治及有机栽培项目工程,计划建立示范基地3个,面积1000亩,建设主体为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设内容包括干腐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测土配方施肥与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设备购置。通过3年实施,计划改善示范基地内林地土壤结构和酸碱度性状,减少干腐病等病害发生,带动相关技术在全镇全面推广运用,提高山核桃品质。山核桃蒲壳综合利用项目工程,实施区域为全镇范围,实施主体是岛石镇政府,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山核桃蒲壳收集清运机制、建设集中堆场2处、扶持利用蒲壳制棒香菇基地1个、建设年处理山核桃蒲壳8000吨的有机肥生产企业1家。
据介绍,岛石镇山核桃特色小镇建设期限为2016-2018年,总投资109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支持500万元。王凯表示,岛石镇将聚焦山核桃特色产业发展,整合山核桃生态观光、古民居村落、民俗文化资源,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集山核桃生产销售、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电子商务于一体,产业特色鲜明的“浙江森林特色小镇”。
如果说山核桃是临安的一个传统经典产业,那么,对于长兴龙山森林养生小镇来说,红梅则是一个新兴特色产业。位于龙山森林养生小镇核心区的长兴东方梅园有限公司,已有十余年发展历史。上世纪末,公司总经理吴晓红通过在数十年青梅老桩上嫁接红梅,创造了“老枝新梅”的奇迹。素有“浙江青梅之乡”之称的长兴,由此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观赏梅产业。如今,不仅在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里的梅竹山庄、西溪梅墅、梅花河道等地可见到长兴红梅烂漫的身影,而且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全国20多个城市的公园都能闻到长兴红梅清幽的芳香。
不仅如此,“东方梅园”利用高新科技,在新鲜梅花中成功提取出天然香味精华,研发出梅花香料香水,并形成了系列产品。梅花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将其命名为“中国香”。
目前,“东方梅园”已建立梅花基地3000余亩,拥有各类优良梅花品种60余个,产品以培育园林绿化用大规格红梅苗木、盆景以及生产香水系列产品为主。在公司的引领下,长兴成了全国的红梅集散地。
跟随长兴龙山森林养生小镇的建设步伐,“东方梅园”的产业链仍在不断提升、拓展。今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一个梅花研究所,计划在茶园套种红梅、紫薇,打造面积约500亩的红梅紫薇园,在春夏两季既可形成连绵起伏的梅花及紫薇景观,又可将梅香融入茶叶,提升茶叶品质。
从休闲到养生,小镇功能凸现“聚而合”
说到安吉县天荒坪镇,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那里的大片竹海,以及在天荒坪景区取景拍摄的《夜宴》《越王勾践》《卧虎藏龙》等影视大片。确实,这是一个森林旅游之地。
近日,记者走进森林特色小镇——安吉天荒坪“两山”示范小镇,不仅看到了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感受到深厚的森林文化。
据安吉县天荒坪镇农办主任张建华介绍,该镇的农家乐、景区占安吉县的三分之一,其旅游份额占全县的三分之二。境内有中国大竹海景区和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有江南最大瀑布群“藏龙百瀑”和中国“安吉白茶祖”的白茶谷;有森林休闲景区“荷花山景区”;这里的大竹海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据悉,安吉天荒坪森林小镇一期投资1305万元,建设重点在余村村和大溪村,计划用3年时间,以余村村森林观光休闲环线提升和古银杏群落保护,大溪村安吉白茶祖保护,森林古道修复,森林人家创建等为重点,通过”森林+”,大力推进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全面转型,全面打造“森林资源充分保护、森林人文发扬光大、林业产业延伸完善、人民生活美丽幸福”的特色森林小镇。
小镇建设内容包括森林景观建设与提升,主要通过相关技术,创新绿化种植模式,提高森林景观效果;森林产业发展,在银坑村、余村村,新建竹酒、林菌复合、林花复合、林药复合、竹林体验、竹林认养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0亩;配合余村村民宿村落建设,营造以森林休闲为特色的环境及氛围,并在余村村建设农村电商创业服务平台。
森林旅游离不开生态历史文化的挖掘。安吉天荒坪森林小镇计划在余村村建设“两山”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对现存的古银杏群落进行围栏保护、修枝复壮,充分挖掘古银杏文化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主题游线路,比如余村村的“两山”文化主题游;大溪村的山村历史文化村落主题游;银坑村的中国大竹海生态游等。
就小镇功能而言,与安吉天荒坪相比,长兴龙山森林养生小镇更倾向于休闲养生。
眼下这个季节,在长兴县龙山街道川步村梅花坞,虽然领略不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般美景,但记者在被梅花老桩包围着的长兴古森林博物园,意外看到距今已有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历史的“乌木”以及多种“神木”,这些古木堪称稀世瑰宝。
长兴古森林博物园占地300余亩,刚于今年5月底开门迎客,由长兴东方梅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红投资建设。这里,恰好处于长兴龙山森林养生小镇的核心区。
古森林博物园的落成,可谓是长兴龙山森林养生小镇注重聚合多种功能的一个体现。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通过挖掘多种文化资源,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该负责人表示,他们这里文化资源丰富,主要有川步村的长寿文化、渚山村的杨梅文化以及当地的茶文化、梅文化、农耕文化等。一产上,将巩固提升“杨梅、红梅、紫笋茶、黄金茶、精品花卉”等五大名优农林经济作物的特色基地,推广杨梅“三改一疏”、红梅精品苗及盆景培育、月季新品种新树型引进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品质。二产上,鼓励开发、推广名优特色农林作物的深加工产品,例如:“中国香”系列梅香产品、芳香月季精油、杨梅酒、梅香紫笋茶、乌龙茶、笋竹产品等,提升产品附加值。三产上,重点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体验等产品,打造渚山杨梅、梅园芬芳、四季花海、缤纷月季、茶山绿道、绿野仙踪、山岕竹韵、桃花岕水库等“龙山八景”,引进帐篷客、森林树屋、主题酒店、露营拓展等项目,在各项目点建设梅花香水、土法炒茶、竹艺加工等深加工演示平台,供游客品鉴体验,并着力发展森林氧吧、禅茶瑜伽、养心养生、疗休疗养、健身绿道等养生体验旅游项目。
其中,由浙江绿野仙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现代农业观光项目,是长兴龙山森林养生小镇的一个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建立体验式加工厂、茶文化交流中心、茶园帐篷旅店和瑜伽台等。目前,项目已基本竣工,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园。
此外,小镇的3个主题花园(基地)也颇令人期待。它们分别是由北京泛洋园艺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占地200亩,集国内外上百种月季种植、展示、观赏、销售于一体的月季主题花园;由长兴花花世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500万元建设,占地296亩,集花卉科技种植、自然田野风光、休闲娱乐、农业科普、婚纱摄影等于一体的四季花卉主题公园;总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35亩,主要从事高档兰花种植、展示、销售的兰花精品基地。这3个主题花园(基地),都将于今年9月建成开园。
按照省里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部署,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旅游特色小镇要打造5A景区。可以预见,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森林特色小镇,将成为林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林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链接
首批森林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1.临安岛石山核桃小镇2.宁海胡陈森林旅游休闲小镇3.乐清龙西铁皮石斛小镇4.永嘉鹤盛森林养生小镇5.长兴龙山森林养生小镇6.安吉天荒坪“两山”示范小镇7.安吉山川森林休闲小镇8.安吉上墅森林慢旅小镇9.安吉章村森林氧吧小镇10.柯桥漓渚花木小镇11.诸暨赵家香榧小镇12.金华金东澧浦苗木小镇13.金华金东曹宅花木盆景小镇14.东阳虎鹿香榧小镇15.武义新宅森林休闲养生小镇16.磐安尖山森林旅游休闲小镇17.常山芳村油茶小镇18.天台泳溪森林休闲养生小镇19.天台雷峰森林休闲养生小镇20.天台街头森林旅游小镇21.天台南屏森林旅游小镇22.仙居淡竹森林休闲养生小镇23.丽水白云森林休闲养生小镇24.龙泉兰巨森林休闲养生小镇25.云和崇头梯田湿地休闲小镇26.庆元百山祖森林休闲养生小镇27.遂昌三仁畲乡笋竹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