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国庆假期,我省晴雨相间

防台救灾、秋收冬种须抓紧

  □本报记者 葛勇进
  今年的国庆长假,不少准备外出游玩的人可能因为台风而改变计划。这不,赶在国庆节前登陆的台风“鲇鱼”,给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5省的部分地区带来了大暴雨,狂风暴雨已致闽浙多地出现内涝、山洪等灾害,多列动车停运。好在10月1日假期开始,“鲇鱼”带来的风雨影响基本过去了。
  虽然“鲇鱼”走了,但国庆期间的天气仍然不尽如人意,省气象台29日发布的国庆假期天气预报显示,国庆期间我省晴雨相间,全省各地或多或少会出现降雨,长假中后期,受台风“暹芭”影响,沿海地区有大风天气。因此,国庆节期间有外出计划的公众需持续关注最新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安全防范。
晴雨相间,气温适宜
  省气象台预报,今年国庆期间(10月1日至7日),我省天气晴雨相间,气温总体适宜。其中,3日前后受高空槽影响,我省部分地区有阵雨天气。4-6日全省多云天气为主。7日受东风气流影响,沿海地区阴有阵雨。早晨最低气温一般为20℃-24℃,最高气温一般为25℃-30℃。具体预报如下:
  1-2日全省多云,浙西地区午后部分阴有阵雨或雷雨。最低气温22℃-24℃,最高气温浙西地区28℃-30℃,其他地区31℃-34℃。
  3日浙北地区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其他地区多云转阴部分有雷阵雨。最低气温20℃-23℃,最高气温浙北地区25℃-27℃,其他地区27℃-30℃。
  4日全省多云,浙中南地区局部阵雨。最低气温20℃-23℃,最高气温浙北地区26℃-28℃,其他地区29℃-31℃。
  5-6日全省多云到阴为主。最低气温20℃-23℃,最高气温浙北地区25℃-27℃,其他地区27℃-30℃。
  7日沿海地区阴有阵雨;其他地区多云到阴。最低气温20℃-23℃,最高气温沿海地区24℃-26℃,其他地区26℃-30℃。
  省气象台提醒,10月3日以后,今年第18号台风“暹芭”逐渐向台湾以东洋面靠近,很可能对东南沿海产生影响,可能出现大风天气。
今年秋台风为何这么多
  今年天气是不是很特别?都10月份了,为何秋台风接二连三产生?其实不然,据省气候中心专家介绍,10月份仍然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台风的活跃期。
  据1981-2010年的统计数据,常年10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会生成3.7个台风(8级热带风暴或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从近十年的统计数据看,有5个台风在国庆节前后登陆我国,分别是2007年16号台风“罗莎”、2008年17号台风“海高斯”、2011年19号台风“尼格”、2013年23号台风“菲特”和2015年22号台风“彩虹”。
  目前,除了“暹芭”外,西北太平洋上还有3个台风胚胎,“暹芭”东边还有两个跟屁虫,他们体型都不小,环境也不差,都随时有可能发展成新台风。
  省气候中心专家介绍,从目前的预报来看,国庆后期还将有2-3个台风生成,其中1-2个将影响或登陆我国。
  另外需注意的是,10月登陆的台风个数虽然平均值不及9月的三分之一,但是10月冷空气活跃,势力更强,一旦台风和冷空气结合,带来的风雨影响程度可能更加严重,如2013年10月7日登陆福建福鼎的台风“菲特”,其北侧有冷空气南下,导致我省出现大面积的暴雨、大暴雨,北部局地特大暴雨,杭州创下日雨量历史极值纪录——246.4毫米。
“三秋”农事不可松
  眼下正是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对农民来说,当前不仅要积极抗台救灾,而且还得抓紧做好“三秋”农事。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针对接下来的天气趋势,农气专家建议农民朋友,在做好防台救灾的同时,要抓紧收获秋熟作物、落实冬种计划。
  一要预防冷空气对作物造成的影响。寒露时节,冷空气开始活跃,做好棚室修建与盖膜的准备,加强冬季大棚菜苗期管理,重点是防徒长、育壮苗;晚稻进入生长后期,重点抓好水分管理,灌浆期田间需保持一定的水层,已成熟的晚稻要及时收割,避免因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造成产量损失。在抓好秋熟作物收获的同时,认真搞好三沟配套,在适播期内抓紧有利天气播种。
  二要做好油菜、大小麦的播种和准备工作。常言道:“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晚种一天,少收一石”。寒露过后,种麦要适时早播,达到出苗“匀、齐、壮”,若寒露气温低,光照不足,则需要在小麦三叶期适当浇水追肥,促进分蘖,保证冬小麦有足够的根系;反之,要适当锄划松土,防止小麦因过快生长而不能安全越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