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响,蟹脚痒,又到螃蟹大量上市的时节。连日来,一条有关“蟹黄不能吃”的传闻,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流传开:美国纽约卫生局称蟹黄、蟹膏处化学物质集中、重金属超标,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对于这个传言,不少准备买蟹、吃蟹的市民很疑惑,今年这蟹还能吃吗? 对于网上流传的说法,四川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研究员曹英伟表示,网上的说法有些以偏概全,“螃蟹是否重金属超标,是否对人体有害,至少要从三方面考虑。”
首先是生长水域会影响螃蟹。如果在良好水域生长,螃蟹的重金属含量微乎其微。目前,国内大部分螃蟹是人工养殖的,具有可控性,若水质、用药等方面检测合格,养出的蟹可放心食用;其次,螃蟹最易受污染的部位,是蟹腮、蟹肺、蟹肝等不食用的部位;最后,还要看摄入量。吃螃蟹具有季节性,且螃蟹并非必吃食物,进食量不大,一般不会有问题。
螃蟹虽好吃,同样不宜多吃。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宏宇建议,爱吃大闸蟹的市民,每次的食用量应保持在2只以内,蟹具有高胆固醇高蛋白,超量会增加消化负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症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人则不宜食用。
(摘自《华西都市报》 杨力/文 201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