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日前,在由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国际银杏叶学术研究高峰论坛上,围绕银杏叶全产业链发展这一主题,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曹福亮院士、中科院陈仲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所所长孙晓波研究员等专家分别作了“银杏创新研究及产业化”“关于标准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临床应用价值的提升”等主题报告,介绍了银杏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秘书长何伯伟说,随着人类对银杏产业的不断开发,未来对银杏叶提取物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并能生产出造福人类健康的高质量产品,银杏或将成为医学界的“第四棵树”,银杏产业将迎来一个发展良机。
银杏全身都是宝
银杏树是古老的树种之一,在地球上生活了近3亿年,有“活化石”之称,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其叶、果实、种子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称作神奇的“医疗之树”。据中国药典记载: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的功用。上世纪60-70年代,德、法科学家从银杏叶里提取出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分(银杏黄酮与银杏内酯)。此后银杏叶提取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医学研究发现,从银杏叶中可提取160多种有效的药用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35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17种。银杏叶中最具代表性的提取物银杏萜内酯和黄酮苷,能消除人体内自由基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被广泛用于药物、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饮料及化妆品领域。
林药套种效益好
银杏是深根性树种,寿命特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也耐一定的干旱;但银杏是强阳性树种,对光照要求高,栽植时,密度不能过大,如光照不足,大多表现生长不良,枝条细弱,叶片薄而黄,内膛枝条枯死而光秃,影响生长和结果。
林下套种是种植叶用银杏较好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创造一个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以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同时还能实现山林土地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林药套种宜采用宽窄行种植,银杏幼苗覆盖地布,可保墒除草,叶用银杏一般采摘2-3年生的树叶较好,采收期为每年的6-8月。在云南等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银杏叶每年可以采收2次,分别是5-6月份和9-10月份。
何伯伟介绍,浙江康恩贝公司按照中药材GAP种植管理及操作要求,已大规模种银杏人工林,目前在云南等地种植银杏的面积已达15万余亩,同时,在银杏林下套种桔梗、黄芩、菊花、迷迭香、薰衣草等中药材。
据了解,康恩贝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10余亿元,建设20万亩银杏套种药材和特色作物的植基地,着力打造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在连片的大型基地建设银杏生态文化产业园,发展农业生态、休闲、科普观光旅游;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银杏产业发展前景广
由于银杏的巨大药用价值,银杏果、叶中提取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银杏叶制剂就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天然药物之一,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据美国医药保健品学会数据,全世界至少有130多个国家在销售银杏叶制剂,2015年市场销售额达6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植物药制剂冠军产品。
据了解,我国银杏树保有量约占全球的90%,银杏叶资源丰富,每年要出口大量的银杏叶药材和提取物。康恩贝公司从1993开始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成功国内首个银杏叶制剂——天保宁银杏叶片胶囊,并销往新加坡、加拿大、克罗地亚等国家。目前每年出口银杏叶提取物约20吨,实现产值20多亿元。
何伯伟介绍,今年8月,康恩贝公司和南京林业大学签约,合作推进银杏全产业链开发,促进银杏产业可持续发展。公司已在兰溪打造了浙江省内最大的现代植物药产业园,并建立一套符合GMP要求、年产200余吨银杏叶提取物的专用生产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制剂原料药供应基地,银杏产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机。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的专家在考察银杏苗生产基地。 何伯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