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品牌

“丑小鸭”变身“金凤凰”

天台“泳溪香米”崛起探秘

  •   黛色群峦起伏,金色稻浪翻滚。近日,天台县泳溪乡北山村,数以千计的游客拥到这里参加“泳溪香米丰收节”,细品浙东山区农耕文明在金秋时节描绘的最美画卷。
      面对慕名而来的众多游客,天台县长为“泳溪香米”当起了代言人。当天,该乡共获得20万公斤的香米订单。
      曾经是解决当地农民温饱的口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跃升为代表当地形象的特色农产品,一时身价翻了数倍。
      同样的品种,在同样的土壤中种植,“泳溪香米”何以由“丑小鸭”变身“金凤凰”?
    “头脑风暴”,抛出金点子
      香米收割前这段日子,陈帮喜难得偷闲。他每天都会到田头去转转,看看那黄澄澄的稻谷。
      就在粮农最闲时节,却有一帮忙碌的人,正在运用互联网思维,为香米宣传开动脑筋搞策划。
      10月13日,陈帮喜接到电话,他的梯田被确定要做一个人造景点。收割时很有讲究,有些稻子要割掉,有些却不能动。一开始,他颇为纳闷,事后看了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才明白留下的稻子恰好构成了一个大大的“米”字。
      其实,这是微友王正多为乡里支的招。他建议,在梯田最佳处织“米”成景,方便游客拍照。在“香米丰收节”微信群里,网络达人傅相标思维活跃,他一下子抛出了10个金点子。院校学者、媒体人、旅游界人士、乡贤也纷纷展开“头脑风暴”。
      类似的策划,从2011年首届泳溪香米节举办之前就已开始。一开始,乡里注重为香米打特色、提身价。开门炮打响后,香米告别“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该乡围绕香米发展众筹农业、乡村休闲旅游活动顺势推开。网友“上好佳”形象地说,这真是“一米激起千重浪,众人催开万亩山”。
      泳溪乡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的首游之地。如今,当地的宣传策划不再局限于香米,而是以香米为媒,意在打造独立的文化旅游IP,力图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秀。
    绿色种植,种出“良心米”
      与平原上广袤的稻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泳溪香米长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不管是抬头仰望,还是登高望远,都别有一番意境。
      泳溪乡党委书记周连钢说,“泳溪香米”大多种植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上,灌溉用的溪水达到Ⅰ类水标准,土壤环境达到绿色食品产地要求,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少,优质生态环境成就了“泳溪香米”又香又糯黏的美名。在一份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报告上,笔者看到,被检测的“泳溪香米”达到绿色食品大米标准。
      这些年来,泳溪做好“良心米”文章,给游客、驴友留下深刻印象。该乡沧海桑田粮食专业合作社推出50亩的高山稻田,通过网络发布招聘“种田郎”信息,短时间内就被全部认种。
      为方便认种者跟踪稻米的种植情况,该乡牵头创建了“种田郎”微信群,每周发布《“种田郎”日记》,向认种者报告水稻长势及施肥、用药等情况。
      如今,品质过硬的“泳溪香米”通过互联网销售平台,早已远销北京、上海、海南等地。
    观念一转,借“米”搞旅游
      5年前泳溪山区还有耕地抛荒现象,近年来乡里通过上电视、上互联网、进广场等形式,对香米生产、管理、节庆等活动进行宣传,现在连一些边角地也被农民种上了香米。
      曾经离乡经商的丁志远,又当起了“泥腿子”。“村里有300多亩高山冷水田,以前因为山高路远,抛荒很严重。”丁志远把荒田流转过来种香米,连年获得丰收。
      现在村民已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土地,他们不单主动配合游客摄影、制作美食,还以稻田为舞台,为游客上演富有山区特色的文化节目。
      梯田上,村民胡大嫂扮成了村姑模样,配合游客拍照。她知道,游客把梯田香米拍成漂亮的图片后发到网络上,会给乡里带来更多的游客。
      这些天,该乡各村还主动向游客推介各自的亮点。香米所带来的游客潮,被有序地引向了该乡的苍山揽胜、大志岗千亩茶园基地、柳溪十八渡、守望金谷、浪漫下溪头等新景点。
      “一粒香米把我们的全域旅游都带动起来了。”泳溪乡党委书记周连钢有个近期目标,就是要吸引投资,争取早日把高端民宿、梯田度假村、华东欢乐谷等项目建起来。
    徐平 谢蓓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