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冬种怎么种?抓紧看过来

  编者按:
  冬种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来年的农业发展全局,是稳定粮油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更是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近日,省农业厅出台“冬种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现摘登如下,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油菜
  选用优良品种。选择“浙油50”“中双11”“浙大619”“浙油51”“浙大622”等高油分、高产量,低芥酸、低硫苷油菜品种。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茬口适合田块可直播,10月底前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做到一播全苗,并及时间苗定苗;移栽油菜,培育大壮苗是关键,争取11月中旬前移栽。
  1.油菜“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早播、早栽、早追肥,移栽宜采用大壮苗,主攻冬前苗势长相。该技术充分利用秋冬温光资源,促进油菜秋冬发棵,增加干物质积累,促使春后基秆粗壮、分枝多、角果多、产量高。
  2.油苔两用技术。双低油菜品质优,其菜苔可作蔬菜食用,是加工“万年青”的主要原料,在确保产量的前提下,采摘一次主苔,每亩可采收菜苔100公斤左右,增收百余元。
  3.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根据我省实际,采取机播、机收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播可采用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一次性完成油菜种植中的开畦沟、旋耕、灭茬、精量播种、施肥、覆土等多个作业环节,作业效率高、播种均匀性好;机收可用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收割、脱粒、清选等工序。全程机械化可解决油菜规模化种植中栽插、收获费工费力等难题,适合大户规模种植。
小麦
  选用良种。小麦选用“扬麦18”“扬麦20”“苏麦188”等高产优质良种。
  力争早播。在适宜的播种期内抢季节早播,对促进小麦冬前分蘖、增加有效穗十分有利。浙北地区晚粳稻成熟较迟,要合理安排农事操作,抢收晚稻,抢播麦子,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播种。每亩用种量7-10公斤,迟播田可适当增加用种量,可采用独秆麦栽培技术。
  开沟覆土。播种后及时开沟覆盖。提倡机械开沟,一般畦宽2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沟泥要破碎均匀覆盖畦面,覆土厚度2厘米,消灭露子。搞好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配套,沟沟相通,达到雨停沟干。
蚕(豌)豆
  选准品种。蚕豆应选荚型大、产量高的鲜食型品种“慈蚕1号”“双绿5号”“日本大白蚕”;豌豆可选“中豌6号”“中豌4号”和“浙豌1号”。
  适期播种。蚕豆一般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0℃-15℃左右开始播种,宁绍地区适宜播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浙西南山区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日平均气温而定,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适宜。播种深度根据土壤的墒情而定,适宜深度在3厘米左右。豌豆的最佳播期浙北地区为11月中旬,浙中为11月下旬,浙南为12月初。播种过早,将导致春前拔节,易遭受低温危害。
  合理密植,以产定株。蚕豆一般每株有效分枝5个左右,每个分枝结荚2-4个,单株结荚12-18个(约500克),因此亩产1000公斤水平下每亩适宜密度掌握在2500株左右,实行单粒播种,亩用种量5-6公斤。早熟豌豆直立矮生,适宜密植。每亩播种量10公斤左右,可开行条播,但要注意匀播,每亩基本苗控制在4万左右较好。
马铃薯
  适期早播。选用优质早熟品种“东农303”“中薯3号”“费乌瑞它”等,要求用优质脱毒种薯,亩用种量125-150公斤。1月中旬至2月中旬播种为宜。提倡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浙中可提前到12月底(但覆膜时间推迟到1月中下旬,以防过早出苗遭冻),有利于早出苗,早结薯,早上市。
  重施基肥。马铃薯一般很少追肥,特别是地膜覆盖栽培可将所有肥料全部基施,在播种前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高浓度三元复合肥50公斤;如不施农家肥,则复合肥用量100公斤。
  适度密植。按常规栽培法,在翻耕作畦后播种。畦宽控制在170厘米,沟宽30厘米;每畦播4-5行,亩播4500穴左右,地膜覆盖提早收获的可适当提高密度到6000穴。为防止晴日高温情况下,畦边薯苗接触棚膜而烫伤,播种时畦边应尽量多留余地。
  破膜引苗。2月上中旬视出苗情况及时破膜放苗,放苗时要尽量小口引苗,以增加保温性,破膜时间尽量选择晴天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或冷空气来前进行。破膜前如预报有冷空气则可适当推迟两天。
紫云英
  适宜的绿肥种类有紫云英、黑麦草、箭筈豌豆、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以紫云英为例,技术要点如下:
  种子处理。宜选用“宁波大桥种”“江西余江种”等品种。选择晴天的中午晒种4-5小时,晒种后将种子与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装入编织袋内用力揉擦,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将选出的种子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12小时,或用0.1%-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2-24小时,浸足时间后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播种方式以稻田套播为主。在生产上常在晚稻齐穗勾头后进行。若在生长旺盛的杂交晚稻田播种,应选在晚稻收割前20-25天播种,以利于水稻成熟和草子出苗、生长。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一般亩播种量为2公斤左右(根据收获量可考虑1-2公斤),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
  开沟降渍。水稻收割后,开好“十”字沟或“井”字沟以及田边的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实,田面不积水,同时覆盖稻草,有利于排水、保湿。紫云英既怕渍又怕旱,应及时开沟灌排水,保持田面湿润不干裂。
冬种蔬菜
榨菜
  选用良种。选择“缩头种”“甬榨2号”“甬榨5号”“甬榨6号”等抗性强、抽薹迟、空心率低、丰产性好的半碎叶品种。
  适期播种。各地应结合种植规模、移栽进度等分期分批进行播种,切忌盲目提早或过迟播种。每亩苗床播种量400克左右,均匀撒播。
  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揭掉遮阳网,搭好拱棚,上覆防虫网,进行全程隔离育苗。苗期删苗2-3次,防蚜虫和烟粉虱3次。移栽前3-5天施起身肥,并撤网炼苗。
  整地施肥。移栽前10-15天,清洁田园,深翻土壤。结合翻耕,每亩施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或其他相应肥料。畦宽(连沟)1.5米,作成深沟高畦。
  适龄移栽。一般11月上中旬、当幼苗具有4-5片真叶时即可移栽。旱地一般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2-14厘米种植,每亩种植2万株左右。稻田因土质僵、泥块大而难以达到高密度种植的要求,一般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15-18厘米种植,尽可能提高密度,以保证产量。
番茄
  品种选择。选择“百泰”“菲亚特”“倍盈”“菲达”“浙粉202”“浙杂702”“钱塘旭日”等优质硬果型无限生长型品种;樱桃番茄可选用“黄妃”“浙樱粉”“钱江金珠”“钱江红珠”“金太阳”等品种。
  培育壮苗。越冬栽培的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春提早栽培的11月中下旬播种。选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地块,整平后将装有育苗基质的32孔、50孔或72孔塑料穴盘置于其上,并用水浇透。播种前将番茄种子放在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放在清水中浸种3-5小时,捞起并稍微晾干后将种子播在压好穴的盘穴中间,每穴一粒。然后用蛭石或珍珠岩覆盖至穴盘面齐平,并覆盖地膜保水,同时采取防虫网全程覆盖防控病毒病。遇高温时,在外棚上覆盖遮阳网降温。当种子露头时,应及时揭去穴盘上的地膜。水分管理掌握“干湿交替”原则,即一次浇透,待基质转干时再浇第2次水。温度管理掌握“一高两低”的原则,即出苗前温度高些,出苗后适当低些防徒长。移栽前4-5天适当降低温度炼苗。
  适期移栽。翻耕后做成高畦,畦宽连沟1.6米,在畦中间开沟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然后平整畦面,铺滴灌管,覆膜待栽。越冬栽培的10月上中旬定植,苗龄25-28天,春提早栽培的12月至1月上中旬定植,苗龄30-40天,每亩栽1800株左右,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
  温度管理。从11月上旬开始天气逐渐变凉,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此时要注意及时盖膜。盖膜后,若遇阴雨天气要注意通风,控制湿度。当平均气温降至3℃-5℃时务必要加搭中棚(平棚),夜间中棚要夹扣封闭,防止漏风。12月下旬开始要注意严重霜冻灾害天气,大棚四周要遮盖草帘,必要时棚内要采取点蜡烛等加温措施,以防受冻,有条件的可采用地源热泵等加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