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财政助力建设名优水产智能育苗温室

每年可繁殖培育名优鱼苗鱼种近亿尾

  □见习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和养殖普通淡水鱼相比,养殖名优淡水鱼利润更大,但优质鱼苗供应存在缺口。”近日,记者来到地处湖州市的浙江南太湖淡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总经理高强说,据他了解,面对优质鱼苗供不应求的状况,我省正在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相关设施,加快名优水产育种步伐。
  记者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现代渔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看到,四座用于名优水产新品种开发、良种选育的温室正在紧张施工,这些温室包括两座循环水育苗温室,一座循环水养殖温室和一座水源处理、饵料培育温室。
  “随着我省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基地原先的设施已不能满足选育种等研究工作需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宓国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完善基地功能,研究所申报了2015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鱼类产业提升项目,获得了500万元的财政补助,用于名优水产种类智能育苗温室建设。
  据介绍,新建成的循环水育苗温室共有80只水泥池,每2只水泥池配有1套生物膜水处理单元,采用气提水流循环、生物膜过滤方式运行。温室通过电脑智能操控,孵化用水水温、溶氧量等都可精准控制。温室还采用循环水育苗、养殖,养殖用水在生物膜处理后得以重复利用,减少了换水次数,避免了外河水源污染、天气变化等对鱼苗繁育的影响,为鱼苗快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降低了育苗、养殖期间发生疾病的几率。“项目完成后将构筑起名优品种研究、中试及开发的技术创新平台,满足多种淡水鱼规模化繁殖所需的基地、设施设备需求,增强我省水产种苗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宓国强说。
  据了解,该项目将于今年底完工,投产后,基地名优鱼类苗种的生产能力、质量以及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水平都会显著提升。预计年繁殖培育名优鱼苗可达8000万尾,鱼种可达1500万尾,两项合计近亿尾,实现推广健康养殖面积3万余亩,增加效益600万元以上。同时,项目完成后生产的苗种能满足3万亩以上池塘的养殖需求,将直接带动200户农户从事名优水产养殖,按名优水产的养殖效益比常规养殖增加30%左右计算,每年可为渔民亩增收入500元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