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什么都可以,但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的共识下,养殖大市衢州如何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近年来,该市以“五水共治”为契机,以破除畜禽养殖污染和病死猪乱处置“两大软肋”为重点,紧紧围绕“生态优先、优质安全、高效富民”目标,坚持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在畜牧业区域化布局、生态化治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产业化提升等方面下决心、出实招、求创新,着力打造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同步提升的生态富民新标杆。现在,走在衢州的养殖区内,空气变清新了、河流变清澈了,农民增收路子更广了。转型升级中的衢州畜牧业,不但“颜值”提高了,“内核”也丰富了,“盆景”正在逐步变成“风景”。
对症下药 源头治理
整治规范效果显
为保护环境,念好生态养猪“紧箍咒”,近年来,衢州市“对症下药”,强化畜牧业源头治理,在一整套畜禽养殖整治规范组合拳效应下,畜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取得喜人成果。
该市稳步推进生态畜牧业布局“落地”,通过一系列生猪养殖整规硬措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市生猪养殖“总量适度、布局合理、养殖生态”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该市以饮用水源保护区、衢江干流及汇入衢江的主要支流两侧为重点,强力推进禁限养区养殖场(户)关停退养,到2015年底,全市禁养区和所有行政村村庄内实现规模养殖退养关停,累计关停低小散养殖场(户)52231个,农村地区污水直排、粪污横流的现象基本得到消除。
2014年3月,龙游县在全国首创“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并于2015年实现了保险联动试点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网络化运行体系,实现了病死猪100%无害化处理。衢州市以龙游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共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4个、病死动物收集点1050个。
为确保各养殖场治理路径清晰,根据省里统一部署,该市出台了畜禽养殖场生态化治理标准和具体要求,通过关停、工业化治理、生态化治理“三选一”,落实规模猪场“一场一方案”“一场一干部”“一场一期限”治理措施,保留的规模猪场全面完成污染治理,实现了工业治理达标排放或生态治理“零排放”。
为巩固治理成果,该市建立了线上、线下结合的防止生猪养殖污染监管机制,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部安装线上智能化监管设施并纳入市、县(市、区)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建立健全线下市、县、乡三级督查机制和乡村网格化巡查机制,落实“一场一干部”“一村一干部”,确保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监管长效到位。
变废为宝 资源循环
综合利用谱新篇
猪粪、猪尿处理是规模养殖企业头疼的老问题。然而,位于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的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却将猪粪、猪尿变废为宝,实现了循环再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为企业节本增收开拓了新途径。该公司利用纳米膜过滤技术对沼液进行过滤浓缩,沼液原液经发酵、沉淀、过滤等多个环节后,出来的是可达标排放的中水。该公司养殖场内日常运营所需用水几乎都来自于这些中水回用。此外,该公司还将猪粪加工成商品有机肥,2015年销售9600吨,产值达576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为推进生猪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近年来,衢州市积极引导生猪养殖企业探索应用畜禽排泄物高效利用新技术,形成了沼液膜浓缩开发液体配方肥的“宁莲模式”、异位生物发酵舍零排放的“石明模式”等一批取得积极效益的生态治污新模式。自2013年以来,衢州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筹集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猪粪生产有机肥和沼液灌溉利用,全市年加工生产以猪粪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12.7万吨,高效利用沼液300万吨。
此外,该市部分县(市、区)还利用当地山地、丘陵资源丰富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的县域大循环“开启模式”、“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农业园区利用-农村户用沼气”园区中循环的“大公模式”、“养殖场+种植基地”主体小循环的“吉祥模式”……这些模式紧紧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既有效治理了养殖废弃物,又促进了种植业发展,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此基础上,该市还通过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联防联控,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规范动物卫生执法,落实动防保障措施,坚守浙江“西大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综合施策 转型升级
产业走向“绿富美”
青山环绕、绿荫蔽道,建在海拔250多米林区山顶的江山市绿业公司柴村猪场四周,一眼望去,满目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该猪场占地面积150余亩,存栏母猪1100头,场区绿化面积达76%。
作为我省首批20家“美丽生态牧场”之一,该猪场采用自动化喂料、恒温控制、湿帘降温等先进生产设施,使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实现了清洁生产,污染物“零排放”。猪舍垫料在连续使用3年后,成为公司8000亩苗木基地、5000亩毛竹林源源不断的有机肥。
畜牧业是串联种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衢州市积极引导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富民美丽新产业。该市以“环境美化、生产清洁、安全高效、资源循环、产业融合”为要求,全面开展“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并在养殖小区探索推广“村社联建、户租社管、发展共赢”的“李泽模式”,在大型养殖场开展“劳力入股、统一管理、联场承包、效益分红”试点,带动养殖场周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如今,该市已有一批像绿业公司一样的美丽生态牧场悄然涌现,成为当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板”。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该市还大力推进畜牧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组建了龙游县龙珠畜牧专业合作社、江山蜜蜂专业合作社等12个畜禽全产业链,成功推动江山蜂产品、龙游“九号牧场”生猪等特色畜产品上线挂牌交易;支持湖羊、奶牛、兔等草食动物的良种培育,进行养殖场设施化改造和生态化养殖示范建设;大力实施蜜蜂产业振兴计划,组织实施中蜂活框饲养、蜜蜂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均取得显著效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衢州将按照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着力在巩固、扩面、提档上下功夫,把更多的“盆景”变成“风景”,努力打造全省美丽畜牧业示范样板。
沼液灌溉茶园。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