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畜牧转型升级特刊

全产业链引领 创园林式牧场

义乌全力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以小商品名满天下的义乌,近年来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实施美丽畜牧生态工程为主抓手,通过政策推动、项目拉动、科技促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点开花,千方百计谋求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畜牧业向生态和谐与绿色发展转变。
注重政策引导
精心谋划美丽牧业新蓝图
  义乌市的畜禽养殖业一度也像其小商品市场一样“繁荣”,鼎盛时期,全市有1000余家大小养殖场,有一些远近闻名的“养猪镇”“养猪村”,部分农村地区因为畜禽养殖方式不合理,对环境造成了较大伤害,周边百姓颇有怨言。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部署后,该市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推进畜牧业提升。
  今年,该市下发《义乌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规定(2016修订)》,对全市畜牧业布局规划再次进行调整,进一步严格划定禁、限养区,要求禁养区全面退养、限养区只减不增、宜养区生态发展,强势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为保障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市财政划拨1.5亿元作为畜禽养殖场关停补偿资金,有效保障广大畜禽养殖业主的切身利益。
  义乌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市分管领导牵头谋划,经多次讨论完善并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义乌市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美丽生态养殖场的建设标准、补偿政策及保障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杠杆作用,借助猪肉行情高位运行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广大畜禽养殖场开展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同时,实行准入退出机制,配套出台了《义乌市畜禽养殖场关停补偿实施细则》,对主动退出或因达不到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标准并在规定时间内退出养殖行业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勾勒出了义乌市发展新型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崭新蓝图,彰显了政府对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同时也让持观望态度的养殖场(户)吃了颗定心丸。许多养殖场主动开展“截污纳管”“生猪禁养”“美丽牧场创建”,一些曾经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养猪村”相继“洗心革面”,全市畜禽养殖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注重标杆引领
奋力打造园林式美丽牧场
  理念是行动的引领,要改变养殖场(户)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业主的思想。为加快推进美丽畜牧业建设,该市采取上门宣讲、电视报刊宣传等方式,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广大养殖场(户)更新观念。为提高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技术水平,该市组织工作人员及生猪养殖场业主到金华、浦江、嘉兴等地,参观学习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经验,学习标杆,寻找差距,让广大养殖户脑子里有概念、行动上有参照,自觉树立“规范、生态、美丽”的理念,积极开展美丽生态牧场建设。
  为解决当前存在的畜禽污水治理成本高、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等瓶颈问题,由市领导牵线,邀请中科院专家组为该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出谋划策、把脉问诊。先后引进了成本低、管理方便和治理效率高的生物基质多级净化处理技术和狐尾藻多级净化分离技术,为全市畜禽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保障。目前,该市星科养猪场和浩康养猪场的多级绿狐尾藻生态湿地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治污效果明显,接下来将在全市养殖场推广。
  在“重生态、促转型”的浓厚氛围下,该市部分养殖户清醒地认识到,要养殖必须无污染、健康可持续,并主动把本次创建美丽生态养殖场视为转型发展的契机。今年以来,该市已有91家畜禽养殖场主动退出养殖行业,另有14家养殖场申报创建美丽生态养殖场。
  各创建场对照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标准,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全面规划养殖场整体环境改造提升方案,对养殖场环境洁化、道路两侧绿化、办公区改造、墙体粉刷、道路硬化等进行精心设计改造。
  如位于该市佛堂镇的浩康养猪场,投资210万元,结合当地古镇特色,打造徽派建筑风格的养猪场;又如该市邦乐养殖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已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改造提升,在污水处理系统原有的基础上新增厌氧除碳工艺和枭龙-安奇工艺(又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同时增加了除臭设施设备,肥料厂区块全部翻新,在养殖污染治理方面不断谋求除污效果卓越、操作运行稳定、处理成本合理的优势工艺。
注重项目带动
激发转型升级内生新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龙头带,一个好的产业龙头对整个产业的带头作用十分显著。义乌市坚持“大项目引领大发展”理念,引进了泰国正大集团和美国康地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建设中央厨房项目及配套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4.5亿元,规划建设中央厨房和肉制品深加工、饲料加工、有机肥料加工3个工业项目,以及10个生态型家禽养殖场和1个生态型生猪养殖示范场,着力打造产、加、销高度融合的畜牧产业链。其中,生态型养殖场采用智能化养殖场模式,采用自动控温、自动饲喂、自动清粪等世界一流的先进养殖技术工艺,实现生态环保、高效安全养殖。随着项目的实施推进,其先进技术、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将对该市农业现代化和经济转型产生深刻影响,为义乌不断探索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提供良好示范。
  义乌市在养殖方面的另一大探索创新是以托养(入股)模式推进猪场转型升级,采取“农户+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合作方式,实行散养生猪集中托养,推进农村生猪散养整治。同时,鼓励养殖场在生猪托养区科学设置休闲观光区,配套畜牧特色活动的休闲观光设施,打造农牧旅一体的新型美丽畜牧产业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该市已有14个美丽牧场创建场全面完成建设,各场区不仅建成了美丽环境,也收获了“美丽效益”。一是社会效益明显。通过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养殖场环境优美了、空气新鲜了、臭气减少了,与周边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协调了。二是环保效益突显。一些养殖场通过利用中科院的狐尾藻生态治污、浙江大学的厌氧除碳工艺和枭龙-安奇工艺等技术与工艺,养殖污水得到进一步净化处理,恶臭气味得到有效控制,不仅达标排放有保障,治污成本也大大降低,真正实现了养殖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局面。三是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改造提升,生产设备更实用、生产制度更健全、饲养管理更规范,母猪繁殖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猪场整体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预期今年经产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可从20头提高到22头,经济效益显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