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创业

李云中:立体农业的弄潮儿

  •   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农民李云中,是名善闯市场的创业者。他从进城贩水果起家,之后办过机械厂和职校,如今既办农庄搞立体农业种养,又经营蔬菜配送,年销售额达1400万元。
    从贩水果到办农场
      在柯城区石室乡境内,一条水渠的一侧,一个个大棚里种满了萝卜、大白菜、油冬菜,还有羽衣甘蓝和养心菜等时令蔬菜。水渠边搭了一排茅草屋,另一侧空地里放养着土鸡、土鸭,还有几口水塘。
      这个“越云农场”,正是李云中在2008年9月创办的。“前几年,农场开的农家乐还是蛮兴旺的,赚了点钱,之后我又专注于蔬菜种植与配送了,茅草屋也就闲置了。”上月底,李云中告诉笔者,因为农场的蔬菜适合游客采摘,最近还有人来农场采青菜,挖番薯,体验烧烤和垂钓的乐趣。
      在一个连栋钢架大棚里,笔者见到了一个个立体栽培装置里种着的以前没有见过的菜,叫羽衣甘蓝。李云中介绍,这羽衣甘蓝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上海人特别喜欢;3月到10月还有一个叫养心菜的上市,特别适合“三高”人群食用。“专业地讲,这叫‘蔬菜柱式立体无土栽培。”李云中说,同盆栽的鲜花一样,把菜种在一种特制的塑料多层立式容器里。“这样种菜有三大好处:一是节约土地、增加产量,同等面积土地,立体栽培和普通菜地种植相比,产量可以多出三四倍;二是省劳动力,立体栽培站着种、站着收,无需面朝黄土背朝天;三是观赏性强,城里人想在家里种点菜,放一个立体栽培的容器在阳台上,既种了菜,又添了景观。”
      李云中是衢江区峡川镇李泽村人。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代过课,也打过工。“我的创业史是从贩水果开始的。”李云中说,进城打工数年,他见在城里贩水果蛮赚钱,就买来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卖起了水果。风里来雨里去,辛苦打拼几年,李云中有了积蓄后,在1994年投入10万元在杜泽镇办了家机械配件厂。上世纪90年代末,有过代课经历又办过机械配件厂的李云中投资办起了技校。办学几年,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00多名技术人才。
      有了积蓄,2008年9月他到石室乡承包了百亩地,开始走现代农业致富之路。“现在,农场有700个立体栽培装置,这个羽衣甘蓝批发价每公斤12元,销售到上海、杭州等城市,亩产值达2万元。”而养心菜的亩产达10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16元,经济效益也不错。
      他说,今年春天还计划种2米高的荷兰辣椒,已经预定了4000株苗,“这辣椒12个就一公斤重,亩产高达4000公斤,按照一公斤3元计算亩产值可达1.2万元。”
    蔬菜配送为菜农增收
      李云中还是柯城区蔬菜产业联合社负责人。“种菜需要专注,还要打通销售渠道,这样才能自己赚到钱,又带动其他菜农增收。”近几年来,他在经营过程中发现柯城区的高山蔬菜、山地蔬菜以质优、新鲜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将绿色、无公害蔬菜在第一时间送到市民餐桌上,头脑活络的李云中又想到建一个蔬菜配送中心。经过多方市场调查,2009年8月,在柯城区政府支持下,李云中又牵头成立了耘中蔬菜配送中心。“蔬菜配送已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他说,时令蔬菜由中心直接配送,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尤其是2016年蔬菜价格涨幅大,配送的蔬菜价格相对实惠些。
      随着生意日渐红火,李云中添置了6辆蔬菜配送车,又建了个冷库。同时,发挥柯城区蔬菜产业联合社的抱团作用,在柯城区七里、石室等乡镇建立订单蔬菜基地。
      2015年,李云中将无公害绿色蔬菜配送到衢州市区20家单位的食堂。“2016年更多,有27家。”他说,2016年的年销售额达1400万元,同时解决了十几户菜农卖菜难问题。
      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他还在衢州市区开了两家时令蔬菜销售门市部,一天的营业额达1500元。“销售渠道拓宽了,蔬菜才能卖上好价钱。”目前,由李云中负责的联合社又开始农商对接工作,开通从生产基地到酒店的农商直供渠道,为酒店提供安全新鲜的农产品。现在柯城区蔬菜产业联合社已与几家大酒店在洽谈合作业务,一旦谈成功,就可以开始蔬菜配送了。
    胡宗仁 章国华
    立体栽培的羽衣甘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