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军
2月3日,大年初七,也是立春。记者在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谢家村见到种粮大户谢建东时,他正撸起袖子,忙着在农机车间仓库检修农业机械,为新年的春耕作准备。“去年我种的916亩杂交晚稻平均亩产625公斤,净收入30多万元。”谢建东向记者透露了去年丰收的喜讯。“1998年,我筹集27万元资金,购买了一台收割机,为附近粮农收割水稻800多亩,在方便农户的同时,也赚得了第一桶金。”谢建东告诉记者,2009年,他成立了杭州金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粮农提供农机服务。一年后,又开始尝试种粮,现在,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来亩扩大到900多亩。2013年,他还创立了自己的大米品牌——浦阳金牛大米。
近年来,我省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走上机械化种粮之路。作为“先行者”之一,谈起机械化种粮的好处,谢建东感触颇多。过去种粮靠人工,效益低,人工费高,“现在有了这些农机,情况不大一样了,即使是农忙时节,900多亩水稻田也只要10来个人就能‘玩得转’。”谢建东说,如今,从整地耕地、插秧除草,到施肥打药、收割烘干,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合作社现有大型拖拉机2台,大型收割机3台,自动插秧机7台,包括小型农机在内,大大小小的农业机械共有50余台(套)。”他说,合作社的农机除了满足自己需要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综合服务。“今年,我打算再购买几台烘干机,使合作社的稻谷日烘干能力从去年的40吨提高至100吨。”谢建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