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依托乳制品起家的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奶牛养殖基地,进一步抓好产品深加工,发展物流配送、连锁销售、观光休闲等业态,加快打造全产业链。如今,“一鸣”已成为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16年实现产值18.1亿元,上交税收1.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65.4%。
2月16日,记者来到地处平阳县的“一鸣”一探究竟,了解他们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构建全产业链所作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夯实一产,是融合三大产业的基础。为了保证奶源健康,“一鸣”在泰顺县雅阳镇高场村建立了生态牧场,2011年又从澳大利亚引进良种奶牛。在这个占地1200亩的高山生态牧场周围,种着连片的玉米、蔬菜和优质牧草,它们成了奶牛的优质饲料,为从源头上了保证乳制品的安全打下了基础。记者在牧场的挤奶厅看到,各类先进设备整齐划一地排列着,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得到牛奶的详细数据等信息,并进行分类处理。奶牛的休息区域还配有按摩设备,通过接受按摩,使其身心愉悦,从而提高产奶量。养殖区周边建有牧场沼气处理工程。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一鸣”从奶牛吃的牧草到饲养技术和生产管理,再到乳制品加工及运输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确保每一瓶鲜奶符合国家标准,部分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甚至比肩欧美国家标准。
做大做强二产,是提升全产业链的根本。来到“一鸣”牛奶二厂,只见偌大的车间内尽是一条条先进的生产线,放眼望去,仅看到两三名员工。据工作人员介绍,各条生产线采用全封闭、全自动的生产模式,他们只需动动鼠标,就能完成乳制品的深加工。生产烘焙食品的车间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许多工序由机器代替人工。该厂区建成后,乳制品产量比原先翻了一番。如今,“一鸣”拥有塑料瓶、真鲜包、纸盒、利乐包等各种包装形式的新鲜乳制品,还有鸣优调配乳、高端澳牛牛奶、欧洲风味粗粮系列面包等一系列乳类衍生产品,这些产品深受各类消费人群的青睐。
拓宽三产,是拉长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拓展乳制品销售,“一鸣”着力在发展物流上下功夫。他们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100余家门店,并组建了自己的物流团队,配备冷链配送车260余辆。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建起“线上+线下”的销售链,扩大产品销售。2016年全年,“一鸣”与第三方合作的销售额达4.2亿元。
在发展物流等三产的同时,“一鸣”还依托泰顺的生态优势,利用建在那里的生态牧场,发展具有生态养殖与农业生产、奶牛文化与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与民宿体验等功能的休闲观光产业。通过“亲近牛羊+亲近草园+亲近牧居”的生态理念营建模式、“牧场风情+田园风韵+畲村风物”的度假文化构建模式、“智慧养殖+奶品加工+休闲度假”的三层产业搭建模式,将该牧场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时尚休闲文化牧场。如今,已建成的生态民宿成了泰顺及周边县市游客的好去处。据该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许胜飞介绍,现在,打电话预定住宿的人络绎不绝。“随着今年牧场内休闲娱乐项目的逐步完善,人们在泰顺就能体验到风吹草低现奶牛的美丽场景。”
点评:
推进经营产业化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五化”联动抓好今年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推进经营产业化的主要途径,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发挥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浙江一鸣食品有限公司在抓好奶牛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奶制品加工,并衍生发展烘焙食品生产、物流配送、连锁销售、休闲观光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了就业增收,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条新路。他们的探索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省农业厅产业处处长 杨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