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春季作物田间管理要点

油菜春季田间管理

重点实施“一促四防”技术

  据省有关部门调查,去年秋播以来,受气温偏高影响,我省油菜苗情长势总体好于往年,生育进程比往年提前7-15天,眼下油菜将陆续进入开花期。针对当前油菜长势和春季气候条件,农业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提出2017年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追施薹肥。春季油菜生长迅速,是需肥的重要时期。根据今年苗情,一般田块可在薹高15厘米左右时亩施尿素5-8公斤,同时适当增施氯化钾3-5公斤,以增强油菜抗倒、抗病能力。对有明显脱肥及长势不足的田块,应早施、多施薹肥,对底肥足、苗色好的田块少施或不施薹肥。
  二是清沟排渍。油菜花期对渍害敏感,今年花期大幅提前,会造成花期与春季降雨的叠加期延长,也容易造成根系缺氧、活力下降,加重根腐病等病害发生,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应提前做好清沟排水降湿,保持“三沟”畅通,提高土壤通透性,减轻渍害和菌核病的影响。
  三是实施“一促四防”技术。今年油菜生育进程加快,菌核病等病害可能会加重发生。为夺取今年油菜丰收,在油菜生长中后期,必须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硼肥、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液,达到促进油菜生长,防病虫、防花而不实、防早衰、防高温逼熟,增加角果数和千粒重的目的。 怀燕
小麦生育进程明显提早
清沟排水,防止渍害发生
  受暖冬天气影响,今年小麦生长较快,生育进程明显提早。据杭州市萧山区级苗情点2月中旬调查:小麦平均叶龄8-10叶左右,早中播小麦已过最高茎蘖期,去年11月上旬及以前播种的小麦已进入拔节期,预计拔节期将比去年提早15天左右,比常年提早5天左右。眼下是小麦春发的重要时期,针对今年小麦生育进程明显提早的状况,种植户要加强田间调查,分类促控,及时抓好培育管理。
  一要及时追施苗肥。对于还未施苗肥的出苗率低、基本苗不足、生长迟缓的大小麦,每亩补施苗肥8-10公斤尿素,同时视苗情长势,看苗分类施肥,对生长不力的春花作物田块,进行根外追肥,可起到肥料见效快、利用率高的效果,能有效防止春花作物早衰发生。
  二要化学调控旺长小麦。播种较早、播量较高、前肥较足的小麦已呈现明显的旺长势头,有发生倒伏的危险。这部分小麦当前已进入拔节期,可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兑水35-40公斤细喷雾进行化学调控,控制株高,增强抗倒能力。
  三要加强防治病虫草害。由于气温偏高,今年小麦草害偏重,要根据小麦生育进程,在拔节前补施化学除草剂,防治杂草时,应掌握在冷末暖头,大麦田可用50%异丙隆125克加水60公斤喷雾防除;小麦田用6.9%骠马50毫升加水50公斤喷细雾防除。此外,持续晴好天气又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因此,要密切观测,加强田间调查,及时防治。
  四要清沟排水,防止渍害发生。俗话说:“尺麦怕寸水”。我省春花作物许多田块播种后采用机械开沟,畦沟较浅,沟宽较窄,加上前段时间雨雪冰冻,坍塌较多;田外沟渠淤泥沉积,堵塞严重。当前,农民朋友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清理田内“三沟”和田外沟渠,排除田内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根系活力,防止渍害发生。
夏国绵
春马铃薯受冻较重
追肥提苗,促进恢复生长
  2月10-14日,我省遭遇强寒潮影响,出现了连续低温霜冻天气,最低气温大部分在0℃以下,部分山区达-3℃—-4℃,而且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气温快速升高,13-14日白天的最高气温接近20℃,地膜下的温度更高,据测量,膜下最高温度达50℃以上。
  今年我省春马铃薯播种期主要集中在12月下旬到2月上中旬,与往年相同,受春节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户种植春马铃薯时间提前,特别是用地膜覆盖种植的大户,多数在1月中旬完成盖膜,比往年提早半个月左右。而1月下旬以来天气晴好,气温偏高,导致用地膜覆盖的春马铃薯在1月底2月初出苗,比往年提早20天左右,采用大棚栽培的出苗更早。受寒潮影响,大多数已出苗的地膜春马铃薯地上部分受害严重,茎叶全部或部分死亡。
  据田间观察,受早晨低温冻害以及午后膜下高温的双重影响,已出苗的地膜春马铃薯上部茎叶基本枯死呈烫熟状,已破膜的相对较严重;未破膜的下部尚有部分绿叶;大棚栽培的影响相对较轻,少数顶端嫩叶有受害呈枯焦状。根据往年的经验,马铃薯在出苗后受冻害茎叶枯死会推迟生育期并影响产量,但一般并不会绝收,大部分会从茎的基部抽生分枝或薯块上重新萌发新芽,一般主茎受害后2-3天就有分枝萌生。因此,科学做好灾后管理,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
  3月份,我省还会有冷空气影响,并有可能出现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针对上述状况,农民朋友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如遇低温冻害天气,有条件的可夜间采用旧薄膜或无纺布等进行覆盖;二是对未破膜放苗而茎叶基本枯死的暂缓破膜,待重新抽生后视天气状况再破膜放苗;三是对未破膜放苗的,可用细竹竿或树枝等在地膜上打孔,这虽然对保温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有效降低午后膜内的温度,避免因高温烫伤茎叶,据测定每平方米打孔6个左右,膜内最高温度可降低5℃-7℃;四是采用大棚栽培的,要加强通风,在上午9时左右气温开始回升时,揭开大棚两头及部分裙膜,避免下午棚内高温灼伤茎叶;五是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地膜栽培的待茎叶抽生后具有一定的叶面积时再施用。 黄洪明
春季蔬菜生产抓5条
  由于今年冬春季温度较常年偏高,降雨偏少,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蔬菜生产。但雨水节气过后,我省降雨天气增多,且冷空气、雨雪天气发生较为频繁,2月底,浙南部分山区还出现了雨夹雪或雪的天气。针对当前蔬菜生产情况及不利天气状况,菜农们要采取以下技术管理措施。
  一要清沟排水。做好菜田四周及主要排水沟渠的清理,保证排水畅通,防止田间积水和雨水倒灌。
  二是培育壮苗。蔬菜秧苗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弱,可用电热线、多层覆盖等措施保暖防冻,确保最低温度高于冷害临界点。一般瓜类、茄子苗夜晚最低温度要求在10℃以上,番茄、辣椒苗最低温度5℃以上。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有条件的农户要用补光灯补足光照,移栽前1周适当炼苗,促进齐苗、壮苗。
  三是加强大棚蔬菜管理。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管理温湿度和光照,夜间可通过多层薄膜覆盖,保暖防冻;白天可揭开棚内膜,及时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湿度,避免徒长。科学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减少畸形果;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在果实膨大期或采收后在晴天中午及时追施肥水,宜采用水肥一体化。即将定植的大棚秧苗,要提前覆膜增温,待冷空气过后选晴好天气及时栽种。
  四是及时采收上市。大棚茄子、瓠瓜等蔬菜,应及时采收,提高产量品质。结球甘蓝、青菜、雪菜、榨菜、花椰菜、大白菜、大葱等露地蔬菜由于上市量大,价格行情总体低迷,应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分期分批上市,提高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五是注意病虫害防治。做好农业防治措施,及时清除枯枝老叶、病花病果,并移出棚外。抓住晴好天气,选用对口药剂,重点防治猝倒病、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要确保用药安全与间隔期,避免农残超标。阴雨天气湿度高,应尽量减少喷洒农药,可采用烟熏剂防治,但幼苗管理尤其是多层覆盖的拱棚内要慎用,以防药害。
胡美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