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露地种植的春辣椒才刚开花,还没挂果,而位于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柳家村的畲野家庭农场里,种在设施大棚里的辣椒已坠满了枝头。在不远处的竹林里,每天冒出的雷笋忙坏了挖笋工人,每天1000公斤的产量乐坏了农场主姜菊芬。
让人惊讶的是,姜菊芬的大棚里种的是秋辣椒,本该去年秋天收获完,随后种下春辣椒苗,春天开花、挂果。然而,拥有多年蔬菜批发经验的姜菊芬,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她搭起三层膜的大棚并铺上一层地膜,为辣椒进行控温,秋辣椒延后收采,赶上了市场空档期。“春节前一些蔬菜价格跌到几毛一斤,辣椒每公斤还能卖到十五六元,现在春辣椒还没挂果,我这里秋辣椒还能持续收获。”姜菊芬的种植方式,打破了这个时间点外地辣椒在当地“一枝独秀”的局面。
不仅是辣椒,在畲野家庭农场的设施大棚内,还实行蔬菜、水果套种,培育辣椒苗,种植白枇杷。“这些白枇杷要比露天种植的早熟半个多月,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姜菊芬说。
除了设施农业种植,在姜菊芬的农场里,还有30亩竹林,这几天正源源不断地产出雷笋。去年,这片竹林曾为她创收30多万元。今年,她的蔬菜采购商慕名而来,承包下这片竹林,姜菊芬一年坐收17万元纯收入。
如今欣欣向荣的家庭农场,8年前这里却是柳家村的一片荒山丘陵。8年前,姜菊芬夫妻俩带着做蔬菜批发生意积攒的 200万元 资金,流转了柳家村的这200亩荒山,准备大干一场。“当时周边村民都说我们傻,流转了这么片长满荒草的地。”姜菊芬说,刚开始他们的拓荒之路并不顺利,农业设施和人工投入大,夫妻俩干一年亏一年。随着种植方式的改变,在兰溪市农林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这两年才渐渐有了回报,现在一年的利润达到几十万元。
看到姜菊芬种辣椒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周边村的村民也纷纷种起了辣椒。现在姜菊芬还尝试延长产业链,在辣椒价格低迷时把辣椒加工成辣椒酱出售,“这样周边村民有卖不完的辣椒时,也可以拿到我这里来加工。”姜菊芬笑着说。
冯亦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