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作为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省,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绿色农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农业要强,农产品质量必须强。没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谈不上建设绿色农业强省。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要意识再强化,确保底线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食品安全消费的底线,也是老百姓的美好期盼。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没有食品质量安全。在当前传播渠道高度发达、老百姓对食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的任何一个细小问题都可能被迅速放大,甚至被过度放大。其结果,不仅会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甚至损毁一个产业,还会损害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强化再强化,直到固化。无论是做产业的,还是管产业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绷紧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牢牢守住底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产业发展,没有安全就谈不上质量,也就谈不上供给侧改革。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要举措再细化,确保计划妥妥落地。全省质量强农工作视频会议明确了今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本底线、主攻方向和重中之重,提出要实施“八大行动”。应该说,省级层面的目标和举措已经十分清晰。今年要实施的“八大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环境营造、对象调查这样的基础工作,也有合格证推行、质量抽检这样的具体工作,还有标准化推进、追溯体系建设这样的长效工作,既要守住底线保安全,也要勇攀高峰提品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这些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围绕绿色农业强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因地制宜推出了卓有成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举措,并取得成效。当前,各地要根据新要求,进一步细化方案、创新举措,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既要上下一致,也要左右相宜,将“八大行动”真正落到实处。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三要保障再强化,确保人力物力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必须认认真真去做。但要认真得起来,保障跟进不可少。虽然目前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并不代表没有隐患,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等状况一时难以改变,部分地方在推进农业发展中依然有“重数量、轻质量”现象,一些基层存在“缺经费、缺人员、缺手段”问题,监管职责和任务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等,很多地方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管好,质量强农要有效推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