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说起陈林嶓,在江山市小有名气。他是名副其实的“粮二代”,其父亲是江山市最大的种粮大户,承包土地2780亩。可这些天,与许多种粮大户紧锣密鼓地进行春备耕不同,本科毕业的陈林嶓正忙着做农场承包地的田图。
近日,记者在江山市峰田家庭农场看到,陈林嶓把农场承包的所有土地按大小、位置、标志物等要素绘在一张纸上。为什么要做田图?“我们农场承包的土地涉及长台镇、清湖镇等多个乡镇,田块多,地形复杂。”陈林嶓告诉记者,以前承包土地全靠村里提供的数据,时间长了不完整也不精确,他做了田图以后,在电脑上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哪些田种哪些作物,分属哪些村的承包人,几月几号种下去,亩产如何等等,还可以放大看高清图,这为接下来的种粮省了很多事。
“绘制田图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植保飞机能准确定位出哪些是承包田,避免把农药洒到别人的田地里,减少纠纷。”陈林嶓说,农场在2014年花了20余万元购置的农用植保飞行器,一次可携带16公斤农药,一天可喷洒300多亩稻田。可是承包的土地中经常会夹杂一些农民的自留地,种些自家吃的蔬菜,一旦不小心把农药洒上去,会引起邻里不睦事件发生。“有了地图后,可大大减少类似的事件,植保作业也更加精准。”
现在的陈林嶓,一有空就跟着父亲和农场的工作人员下地劳作,熟悉农机操作和农事管理;省下逛街、上网的时间去听当地农业部门给农民上的农技课;书架上各种农技、农机类书籍也逐渐多了起来,知识、经验在日积月累中变得更为丰富。
“现在种粮高产的关键在于技术,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多。”对于未来,陈林嶓有着新的谋划:扩大种植面积、选新品种、搞绿色循环农业……未来的路还很长,陈林嶓希望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