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发现一处剿灭一处

德清洛舍把小微水体作为剿劣重点

  □本报记者 季颖
  本报讯 雨滴落在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清澈的水塘、新砌的浜岸、整齐的绿化……这便是4月10日记者在德清县洛舍镇砂村村看到的整治后的东南庄兜景象。“以前池塘里都是垃圾,水进不来出不去,到了夏天还会散发出臭味。现在好了,像个公园。”砂村村民沈杏子感叹道。
  “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入开展,今年3月开始,小微水体成为治理的重点。”砂村村党支部书记胡金璋说,接下来不仅要完成已发现的劣Ⅴ类小微水体的整治,还要对村里的渠、塘、兜进行梳理,发现一处剿灭一处。
  治水如治病,对症下药是关键。“池塘治理的难点就在于水系不通。”胡金璋说,丁家池塘前几天刚完成清淤、挡土等工作,为彻底解决问题,他们利用村庄西高东低的地势,铺设管道,把西面燕子山水库的水引到东面的池塘,再与东苕溪贯通。同时,整治周边环境,在水里栽培水生植物,放养鱼类,构建生态循环系统。“村里几处类似的池塘,都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来治理。”
  和砂村村一样,张陆湾村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劣Ⅴ类小微水体的治理。“村里有600多亩高密度的养殖鱼塘,这些鱼塘大量使用鱼饲料,造成水体污染,尤其到了夏天,温度高,很容易出现富营养化。”张陆湾村党支部书记陆新龙说,如何处理好养鱼尾水是小微水体整治的一大难题,考虑到今年很多养殖大户的水面租用期已到,计划把鱼塘复垦,改种水稻。
  陆新龙说,鱼塘每亩年租金1200元左右,而水田每亩年租金只有700多元,退耕还田势必损失村民收入。为确保村民利益,镇里正在和县农业局对接,通过补贴流转土地差价的办法来促进转产。“这样做一举两得,稳定了粮食生产,切断了污染源,而鱼塘复垦的补贴与污水治理的费用相比,起码相差一半。”
  据了解,去年,洛舍镇完成河道清淤28万立方米,全镇42条河道已全部消除劣Ⅴ类水。目前,他们正在对全镇201处小微水体进行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未达标水体,均按照发现一处、剿灭一处的要求进行整治,力争在今年5月底前彻底剿灭劣Ⅴ类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