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通讯员 翁水珍
本报讯 位于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坎底村的坎底观景眺台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近日,记者站在眺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橘树犹如一张绿色的巨毯铺在坎底村民居周围,橘海公园风景尽收眼底。“‘五一’小长假会有许多游客来观赏橘子花,到‘十一’长假,来观光游、采摘游的人就更多了。”离坎底村不远的衢州市柯城区征华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华月冬告诉记者。“为满足采摘游客人的需求,柑橘品质必须跟上,而要提高柑橘品质,优良品种和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柯城区农业局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说,近年来,全区建立了20个优新品种示范推广点,引进“春香”“爱媛28号”等优新品种20多个,计5000亩,投资6500万元,加强了道路、电力等橘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区农业局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条形码、电话语音、网络一体化查询模式直接查询柑橘生产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柯城区面对柑橘“严重冻害和低价滞销”的新情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集聚区建设为平台,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互融互通,开始走出一条以一二三产融合为基础的转型升级之路。
位于该区石梁镇的中澳柑橘风情园斥资3.8亿元,占地3000亩,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据区农业局副局长方培林介绍,该项目围绕“远看是公园、近看是果园、走进是乐园”的设计思路进行开发,项目完成后将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届时,柯城区将迎来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腾飞的新局面。”方培林说。
“中澳柑橘风情园规范化、精细化、多样化的管理,不仅能提升柑橘的整体品质,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真是一举多得!”中澳柑橘风情园负责人赖正新说。
为搭建完善的出口柑橘综合服务平台,柯城区斥资7200万元在石梁镇和姜家山村建造起两个面积总计达134亩的柑橘出口产业园。 (下转第2版)
(紧接第1版)园区内的柴家柑橘专业合作社还在原有加工设备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引进两套单通道光电选果机和四通道分选机等设备,进一步提高分选果实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柑橘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了柯城柑橘的出口步伐。目前,该区的柑橘已出口至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等11个国家和地区,最高年份出口量达10万吨。通过出口拉动,全区每公斤柑橘平均价格增加0.4元,助农增收1亿元以上。
近年来,柯城区为加快柑橘产业融合发展,还与华中农大邓秀新院士对接,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与浙江大学开展柑橘冷链物流技术研发,建立柑橘适温冷库3000立方米。“截至目前,柯城已建成中国柑橘博览园,并建成10个柑橘精品园、10个柑橘休闲采摘区,形成集柑橘种植、果品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再现了‘一江碧水、两岸橘香’的画卷。”方培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