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宁波秀可食品有限公司每天收购春笋5万公斤。“上周每天的收购量还在15万公斤。”公司董事长钱德康说,出口量减少,收购量只能减。“秀可”是鄞州区唯一的水煮笋规模加工企业,其收购量关系到全区春笋价格走势,但今年情况并不乐观。
该公司负责采购的副总经理钱浩达说,3月30日,“秀可”开始春笋收购,山区收购价1.8元/公斤,仅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之后,价格基本呈下降趋势,近日收购价为每公斤0.9元至1元,收购即将结束。预计整季平均收购价为每公斤1.3元至1.4元之间。整季春笋收购量在225万公斤左右,比去年减少一半。“数量减少,价格也跌,还是因为出口市场的不景气。”钱德康说,这几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水煮笋的数量持续减少,从最高时的每年1300多万罐减至目前的500万罐不到。同时,汇率及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原因挤压生产企业加工利润,直接导致企业生产计划的持续调低。环保也成为横亘在企业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小规模企业纷纷关闭,宁波水煮笋生产能力持续下降。
“今年宁波的加工量不会超过50万罐。我们计划下调至6万罐。”钱德康说,历史上最多时宁波加工量达到250万罐,那些年,宁波成为中国加工出口水煮笋的主要基地,并向江西、福建等地大量收购春笋。
因规模大,出口产品质量稳定,“秀可”在宁波水煮笋业可谓一枝独秀,2015年收购春笋600万公斤,创下公司历史之最。但市场无情,2016年减至450万公斤,今年继续大幅下调。“去年的库存还有40%,更何况,今年出口价格又下降了三成。”钱德康说。
鄞州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鄞州区笋农来说,近期卖笋难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持续下降的收购价格已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加上劳动力年龄偏大、竹笋下山困难等因素影响,春笋挖掘量呈下降态势,调整产品结构已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整个水煮笋行业出口仍以18升装的粗加工原料笋罐头为主,而精加工产品已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精加工产品所占比例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地区生产加工能力的标志,亟待提升。
调整春笋、冬笋等产品结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鄞州区竹林总面积7.7万亩,除0.9万亩为小杂竹,其余均为毛竹,效益更好的早春笋和冬笋仅占一成多,绝大多数是效益并不理想的春笋。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快早春笋和冬笋技术推广力度。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小杂笋无论是在销售还是价格上均优于春笋,应适当增加小杂竹面积、提高羊尾笋加工量。 俞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