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一早,金华市气象局小舒就接到农户老戴的电话:“昨夜大风大雨,多亏了你们的提醒,我们合作社的大棚提前做了加固,不然整个大棚的草莓就遭殃了,损失不可估量。”
老戴是金华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农业种植大户,也是一位热心的气象协理员。他打来电话的前一天,金华市气象局的农气人员小舒和她的同事刚去过合作社的生产基地,前去了解当前大田和设施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并送去春耕期间最新的气象信息,同时也进一步了解种植大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建议。当天走访中,小舒等人发现大棚草莓正是成熟采收时,提醒老戴8日夜里将会有一次明显的大风大雨过程,而且温度起伏大,要注意防范,特别要注意清理沟渠和加固大棚,从而让老戴及时避免了损失。
其实,这种让农户享受贵宾式的气象服务,在金华已有6个年头了。早在2011年,当金华粮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的基地被列为金西万亩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后,金华市气象局就抓住时机,把服务农业“两区”建设作为气象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先后在农业综合区建设了自动气象站、土壤水分自动站、辐射观测仪等气象设施,在园区内的单体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安装了小气候监测站,在粮食生产功能区设置了一个6要素自动气象站,从而可以24小时内不间断自动监测记录农业“两区”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气象要素,和土壤水分等植物生长环境要素,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气象资料。
从那时起,种植大户老戴就享受到了气象部门“一对一”的贴心服务,除了手机上每天3次接收到常规天气预报信息外,当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还能收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短信;每周还能收到农业气象服务专题材料,农气服务人员还不定期来走访,跟他一起探讨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也教他通过手机查看自动站监测到的气象要素。久而久之,老戴不但会查温度、气压和湿度,还学会了自动气象站简单的维护方法,并主动加入市气象协理员的大军,每次收到重要的天气预警信息,会及时告知村民们加强防范,俨然成了合作社的气象宣传形象大使。
如今,在金华市,像老戴这样享受气象VIP服务的种植大户有1000多个。近年来,随着农业“两区”小气候监测站数据的不断完善,他们享受到的气象服务内容也日益丰富,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从2013年开始,小舒的合作社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连续两年开展对大棚内温度和作物生长关系的监测,通过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不同层膜覆盖的大棚小气候增温特征和气温变化特征,成功摸索出一套无内膜覆盖的单体塑料大棚最低温度估测法,并研究成功大棚瓜菜育苗通过不同层膜覆盖增温措施来抵御低温冻害的技术,目前已应用到合作社社员的大棚蔬菜种植中。每年冬季遇强降温之前,小舒和同事们都会根据气象监测指标计算结果,提前将降温情况以及大棚增加覆膜的建议告知农户。说起这些,老戴总是喜笑颜开:“我们大棚种植瓜果蔬菜最怕冻害和大风,如今气象部门的贴心服务让我们自己找到了防御办法。以前种菜靠经验,现在靠科学啊。”张玉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