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笔下的这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生活画面,勾起了无数人心中的向往。在龙游县石佛乡下洪村翁卫星的三米农庄里,就有生态绿色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农家美食,能满足这样的念想。
跑过供销,养过生猪,最终办起家庭农场
在当地人眼里,翁卫星可不是个“安分”的人。1989年,才17岁的翁卫星就开始“闯江湖”,到一家造纸厂工作。但他不安于车间里按部就班的工作,跑起了销售。虽然厂子规模不大,可天天在外跑,认识的人、接触的事多了,他的眼界也变得开阔了。
1995年,随着村民不断外出务工,村里很多土地被闲置。不过在翁卫星看来,这些荒废的土地,总有一天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他毫不犹豫辞掉了销售工作,承包了村里的一处荒山,开始创业。“很多人都说我傻。”翁卫星暗暗下定决心,要搞出名堂来。
从种柑橘起步,又相继种上桑葚、草莓等小水果。十几年来,他和妻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着这片土地。工夫不负有心人,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这让翁卫星信心倍增,他又趁势养起了生猪,也因此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3年,龙游开始整治“低、小、散”生猪养殖。翁卫星审时度势,决定不再当“猪倌”,一门心思搞小水果生产和土鸡养殖,办起家庭农场。
土鸡土蛋,猪圈民宿,生态农业全面开花
在三米农庄,鸡都放养在山上。白天,鸡在橘林里满园跑,吃虫子、青草,到了晚上,鸡也不回笼,就栖息在树上。因为“野”性十足,肉质更加鲜美,受到新老顾客的青睐,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
这就是翁卫星经营农庄的理念,突出一个“土”字。翁卫星介绍,他采用的是种养相结合,走的是生态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现在,三米农庄共流转了200多亩地,种植柑橘100余亩,淡水养殖50亩,年养殖土鸡2000只。年产柑橘及小水果10万公斤,淡水鱼2.5万公斤,全年农业总产值达35万元,创利润15万元。
翁卫星并不满足于此,看着生猪退养后的闲置用房,他的心又“不安分”起来。2016年,他产生了将猪舍改造成农家乐的念头。刚开始,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这一举动表示不理解,认为这臭烘烘的猪圈,有谁会来住啊。翁卫星去外地考察了一番,发现“猪圈民宿”“猪圈包厢”已有人尝试过,效果很不错。说干就干,他撸起袖子,前后投资20多万元,三个月后,一幢别具一格的“猪圈民宿”惊艳亮相,房内窗明几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别有一番风味。
谈起三米农庄未来的发展,翁卫星的心中已经规划好了蓝图,“下一步,将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理念,采用农经结合、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生态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并放大‘土’效应,提升农庄知名度。”
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