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观点

警惕“菜贱伤农”拖累扶贫项目

  作者张建近日在《新华每日电讯》撰文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政府一直在积极运作各种脱贫攻坚项目,以确保目标如期实现。然而,记者在一些地方调研时发现,发展设施农业正成为很多地方选择的脱贫攻坚项目。很多地方一哄而上种植木耳、蘑菇等食用菌和瓜果蔬菜,不同程度存在农产品种植同质化问题。这个现象,值得高度警惕。
  防止农产品“价贱伤农”,是必须加快破解的“老大难”问题。否则,等到脱贫攻坚项目中的木耳、蘑菇、蔬菜瓜果等也达到市场饱和,或者出现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可能就会导致贫困户重新返贫,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
  面对这个问题,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一方面,在脱贫攻坚项目选择上,要加强项目筛选和前期论证,尤其涉及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要慎之又慎,不能一窝蜂,避免将本来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种成量大难销的“大路货”。另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加快农超对接和订单农业发展,加快农产品龙头企业和绿色有机品牌建设,让农产品有更多附加值,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同时,要通过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力量,加快建设全国性的农产品分类种植和销售信息平台,充分用好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防止各种“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重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