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功能区381个,总面积16.18万亩;旱粮生产面积80668亩;水稻单产记录达932.4公斤;2016年投入粮食扶持资金达2889.52万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1%;规模种粮面积102152亩;规模种粮户数515户。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时刻不放松粮食生产工作,通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扎实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不断提高三新技术推广力度、有效组织粮食高产创建等工作举措,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量稳步增长。
有田才有粮,打造粮食生产硬件基础
扎实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余杭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2010年成立杭州市余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并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依据规划,逐年有序推进建设工作。区财政对列入区级粮食功能区(连片面积200亩以上)、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对基础设施建设分别按核定投资额的80%、90%予以补助;对连片面积2500亩以上、实行高标准网格化整理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列入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按核定投资额全额补助。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为省级、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每个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同时结合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地力提升等工作,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
至2016年,全区已建成认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81个,总面积16.18万亩,其中2016年建设认定57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0719亩,其中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3个,面积3930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0个,面积19048亩。2010年至2016年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7295.88万元。2016年全区落实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第一批、第二批)共三个,新建水稻烘干中心2个,提升水稻烘干中心1个。今年还落实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个,总面积730亩。
努力扩种旱粮,挖掘粮食增产潜能
余杭区根据自身实际,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旱粮补贴政策。对农业部门认定的,连片50亩以上的旱粮生产基地,按实际种植旱粮的面积给予每年每亩225元的直接补贴;对在“三园”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50亩以上且套种面积比例达50%以上的种植者给予每亩80元的补贴。区农业部门狠抓旱粮生产,通过政策引导、旱粮基地建设、免费供种以及垦造耕地管护等措施鼓励农户发展旱粮生产,尤其是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扩种大小麦等冬季作物提高粮食复种指数,为全年扩面增产打下良好基础。2016年全面完成市下达的旱粮扩种面积任务指标(0.25万亩),上年旱粮面积73965亩,今年80668亩,增加6703亩。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扩大粮食生产面积
近几年余杭区投入资金开展温室甲鱼退养、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后续管护项目等,淘汰部分过剩且污染较严重的产能,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一次有序调整。其中通过耕地质量后续管护,新增耕地面积1876亩(旱地1326亩、水田550亩),为粮食生产腾挪出空间,进一步增加粮食生产面积。
加大扶持力度,数字化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
完善直补政策,精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
余杭区除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外,还积极落实区级配套资金,制定出台区级扶持政策,逐年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补贴力度。对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进行补助,逐年提高补助标准。区级建立完善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对已认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或粮食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给予每亩100元的补贴。对列入18个粮食生产园区创建并认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种粮大户或粮食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再给予每亩100元的补贴。2014年区本级共落实补贴资金621.66万元。
2015年根据省市部署,积极推进粮食补贴政策整合改革,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对规模种粮的补贴标准提高到100元、200元,同时继续实行油菜大户补贴、机械化作业补贴和统防统治补贴,对旱粮种植连片的区财政配套补贴提高到100元/亩;2015年落实规模粮油种植户补贴资金达2184.37万元,其中区本级共落实补贴资金 1081.41万元,比上年增加459.75万元,增长73.96%。
2016年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对规模种粮的补贴标准提高到130元、250元,继续实行油菜大户补贴、机械化作业补贴和统防统治补贴,2016年落实规模粮油种植户补贴资金达2889.52万元,其中区本级补贴资金1596.32万元,比上年(1069.37万元)增加526.95万元,增加49.3%。
实施粮油政策性保险,保障农户受灾不受损
对水稻、小麦和油菜实施政策性保险,2016全区水稻保险投保面积107948亩,合计保额1.08亿元,保险费539.8万元,农户自交保费37.8万元;水稻收益险投保面积62300亩,合计保额1246万元,合计保费62.3万元。
加快三新技术推广力度,夯实粮食增产软实力
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成为粮食增产的有力助推器
2016年全区继续大力推广粮油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如水稻甬优系列新品种、春优927、嘉58,小麦扬麦18、扬麦20、油菜浙油50、浙油51等;同时继续大力推广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油菜、大小麦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示范和推广早稻-水生蔬菜轮作、虾稻共生等稻田农作制度创新模式;通过粮油作物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提高作物产量和效益,切实增加农户收入。
2016年全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2016年引进应用高效植保技术(无人机、喷杆喷雾机)、水稻(油菜)机械化栽植技术(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机)、山地轨道车技术、设施农业配套技术、智慧农业精准技术等适应性机具和技术,试验使用北斗农机精细化作业服务平台,使农业领域“机器换人”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余杭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1%,其中机耕率99.1%,机插率(含机直播)36.7%,机收率98.5%。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余杭区依托中国国家水稻所以及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家级科研单位试验示范水稻机械穴直播技术,取得良好效果,为水稻机械化栽培开拓新的渠道。
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余杭区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建立专家牵头负责制,落实专人一对一,点对点指导服务。实施部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项目5个,累计实施面积6.36万亩;累计实施省级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项目22个,累计实施面积2.46万亩;在径山镇麻车头村上方畈建设1个超级稻千公斤攻关百亩示范方,在仁和街道渔公桥村建设1个常规稻超高产攻关百亩示范方;近年来参加杭州市水稻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多次获得竞赛一等奖,在杭州地区成绩名列前茅。2016年经省市有关领导专家测产,仁和街道渔公桥村常规稻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738公斤;径山镇麻车头村上方畈甬优12百亩攻关方平均亩产达862.6公斤,攻关田最高亩产达932.4公斤,这是余杭区历史上晚稻单产首次突破900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首次突破850公斤,又一次创造了晚稻产量新的记录。
积极培育规模种粮主体,建设粮食生产主力军
通过政策扶持、加强培训、考察观摩等措施积极培育种粮主体。目前全区种粮大户队伍稳定在500余户,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从13家增加至15家,统防统治面积从7.6万亩增加至7.86万亩;全区现有稻麦复种面积5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515户,稻麦复种面积102152亩,其中50—200亩大户326户,复种面积26453亩;200亩以上大户189户,复种面积75699亩,粮食生产规模化率高;水稻集中育秧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粮食烘干能力达到1000吨;通过政策扶持,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专业化服务稳定余杭区种粮队伍,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同时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全区完成培训629人,其中生产经营型364人,专业技能型229人,社会服务型36人。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460人。
通过近几年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扩大种粮面积,保护种粮积极性,余杭区粮食生产总体表现了稳步增长、平稳发展的势头,近三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增长。其中201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1.97万亩,总产10.21万吨,比2013年分别增长2.62%和2.82%;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23.47万亩,总产10.99万吨,比2014年分别增长6.83%和7.64%;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23.88万亩,总产11.24万吨,比2015年分别增长1.75%和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