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诗
本报讯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一楼多功能大厅内,身着白色衣服的江南女子挥袖表演,将几片绿叶平放水面,绿叶浮于水上而不下沉。中外嘉宾一边欣赏,一边品尝着用虎跑泉水泡的龙井茶。这是5月1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咖对话”的一个镜头。
茶与咖啡,正如两位性格不同的女子,一位温婉娴静、清雅脱俗;一位热情奔放、美丽迷人。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咖啡是西方社会文化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茶和咖啡都是一种文化的代表、象征、载体,各具特色,各有风味。“国际茶咖对话”现场,既有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河南省副省长王铁与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奥斯卡·鲁埃达、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陈青南等政府官员之间的对话;也有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勤晋和斯里兰卡茶叶局锡兰茶促进部主任哈希塔·德·阿尔维斯等专家之间的对话;还有茶咖种植加工企业代表之间的合作与洽谈。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全程用英语向国外嘉宾介绍了中国茶的发展状况,他说,中国是世界茶叶第一出口国,虽然出口量最大,但产业效益没有英国的大,必须增强竞争力,提升附加值。未来可以把茶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游客把中国茶及茶文化带回去,在文化交融中共享茶的魅力。
河南省副省长王铁面对两位“咖啡王国”的代表——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奥斯卡·鲁埃达和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陈清南,推出了他引以为豪的家乡名茶——“信阳毛尖”。他说,“信阳毛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河南名茶,也是世界名茶。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奥斯卡·鲁埃达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本国特有的咖啡文化。他说,哥伦比亚的咖啡已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很多人在工作时都会喝一杯咖啡。他来中国后,习惯于早上喝咖啡,下午喝茶,这种融合了咖啡和茶的饮品习惯,不仅让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还对中国和哥伦比亚的文化相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届茶博会组委会秘书长、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认为,通过茶咖对话,有利于两种文化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对话摘录详见今日本报B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