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种业

平湖:抢救600多岁的“新仓小落苏”

  •   5月17日上午,平湖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人员来到新仓镇,调查了解当地的种质资源情况。当地一位从事农业生产指导工作多年的退休老人向普查人员介绍了传统的地方品种——“新仓小落苏”。
      “落苏”,即平湖方言中的茄子,因其品相较一般市场上的茄子个头小,故冠以“小”字。普查人员掌握了“新仓小落苏”的基本情况后,来到石路村的种植点,对“新仓小落苏”的植株特征、花朵和果实进行了拍照、摄像记录,并向种植农户了解当地的种植情况。
      据了解,传统的“新仓小落苏”植株矮小,坐果时需人工授粉,有时农户甚至跪在地头进行授粉,由于长时间弯腰点粉难免腰酸背痛,十分费劲,加上该品种的植株有刺,采摘时需特别小心,一不小心就会被刺到,因生产过程费工费力,近年来“新仓小落苏”的种植面积已大幅缩减。“新仓小落苏”收获期较长,一般春节前上市,可一直采摘至次年8月。
      据地方志记载,“新仓小落苏”的栽培史可追溯到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种植史。与普通茄子相比,“新仓小落苏”色泽嫩绿,质地脆嫩,籽少皮薄,个体较小,长成后只有常人小指般大小,最佳食用期的茄子个体质量仅为10克左右,生长期仅为一周左右。“新仓小落苏”风味独特,既可凉拌,也可炒食,深受消费者喜欢,先后获浙江省农博会优质奖和嘉兴市优质农产品等荣誉称号。
      后记:关于“新仓小落苏”的由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元末民初,从安徽凤阳来了父女俩,逃荒至平湖新仓,搭棚落脚,开荒种菜。三年后,荒地越垦越熟,姑娘也越长越美,当地有个恶霸,打死老汉又要强抢姑娘。姑娘宁死不从,她亲手埋了爹爹,不吃不喝,不梳不洗,日夜趴在父亲的坟上不停哭泣,哭得身边“落苏”一只只往下掉,叶子一片片往下落,最后哭死在父亲坟头。姑娘死后,那些“落苏”苗长出了叶,然后开花结果,但结出的“落苏”又小又硬,不像原来那样又大又软。“落苏拣软的揿”也成了新仓人指责那些欺负好人的行为举止的俗语。平湖市农技推广中心 贾伟娟 王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