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确定在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何为“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的提出实际上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打造产业园区的升级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程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农业产业发展都是按照单一的项目来推进,很难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以及实现产业链的整合。“田园综合体”在推进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农业产业自身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健全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以此实现农村经济、产业、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按照财政部通知要求,“田园综合体”将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程郁认为,这其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是“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过程中,仍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例如,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标准仍然偏低,并且真正能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支持机械化运作的农田基础设施仍然较为缺乏。此外,“田园综合体”建设不仅包括农业生产发展,还包括农村的综合发展。例如,农村道路交通、用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亟须改善,整体环境仍有待改造。因此,要多措并举、补齐短板,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形成田园景观和生态协同效应,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同时造就特色民居民宿和保留历史文化遗产。
程郁表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实际上就是要健全产业本身的配套服务体系。过去农业发展较为粗放,更多的是考虑农业生产过程,而不注重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这些关联产业环节有效聚集联结起来,通过互相之间的服务支撑促进整体发展。同时,在完善的产业链服务体系下,会更有利于新产业的培育。
程郁强调,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以农为本。农民作为当地的生产者和居住者,应当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获得资金收益。同时,由于投入“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资金规模较大,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很多社会资本,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权衡,避免社会资本进入后对农村资源的过度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