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乡村、七彩长虹。开化县长虹乡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桃源村。蜿蜒的山路、潺潺的溪水,路旁的花草树木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据说,宋朝时,大文学家范仲淹的长孙范旭,因战乱逃至此地,在这安家,取了桃源这个名字。
风景秀美 民风淳朴
“在这里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村民们既热情又慷慨大方,把家里好吃的、好喝的都拿出来招待我们。如果有人问我浙江哪里好玩,我一定会推荐他们来这里看看。”来自巴基斯坦的俞汉飞在中国学习法律,来过一次桃源村后,连声赞叹不已。
桃源村山环水绕,是个风水宝地。沿着小树林中的游步道一直往前,穿过一座小桥,就进入了桃源村的地盘。村口,老人、妇女们站在一起唠唠家常、说说笑话,好不热闹。看到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村民们会主动上前打招呼,来张合影并热情地邀请外国友人一起采摘梨子,品尝原汁原味的有机食品。
三色文化显特色 最美人间四月天
“2010年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随着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业态日益被人熟知,我们现在的三色文化做得非常出名。”长虹乡党委副书记徐军明说。“三色文化”主要指古色、红色、绿色三个部分。古色文化主要有范仲淹后裔迁居地、千年古道大鳙岭、香火旺盛的云门寺等;红色旅游主要包括方志敏、关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虹库坑建立闽浙赣省委秘密机关;绿色旅游主要包括布达拉式的台回山、江南最美中山堂茶园、山清水秀的碧家湖等。
8月的台回山,硫华菊漫山遍野,金黄的颜色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感觉,这里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漫步乡间小道,花朵环绕、可爱的稻草人造型给田间增添了一丝俏皮,人在这里,仿佛置身画中,让人喜爱不已。
1990年开始,从党员干部义务带头修路到大家一起为乡村旅游出谋划策,今日台回山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从山顶的观景台俯视,错落的硫华菊梯田包围着几栋极具特色的老式房屋,别有一番韵味。
台回山每个季节种植的花卉不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向农户租用田地种植花卉,每年每亩给予500元的资金补助。截至目前,花卉种植面积已达260亩。
中山堂茶园有160多亩,当地人说,这是江南最美茶园——山水相接,云蒸霞蔚,茶芽茵绿。“茶园三年一轮承包,打理得很好,每年村集体收入能增加10多万元,中山堂年产名茶5000多斤,产值90万元。”徐君明介绍说。
每年四月左右,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桃源村的油菜花节,桃源人都说,这里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规范特色农家乐 特色菜引来众人夸
桃源村风景好,但离县城较远,所以来游玩的人大多需要住在村里。邱德田是当地村民,用自家房子开起了民宿。“一楼是餐厅,客人可以在这吃饭,二楼是住宿用的房间,特地重新装修了一遍。”邱德田说,“民宿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开的,村里说得培训,要加入协会,统一规范管理,我觉得这样挺好。”邱德田说的统一培训是桃源村为了便于民宿管理,成立了台回山农家乐协会,以加强农家乐规范管理,避免无序竞争,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翻开邱德田家的民宿菜谱,发现除了传统的衢州本地菜,还有很多特色名菜:清水杂鱼、巧妇三蒸、长虹汤瓶鸡、长虹汽糕……“风景看够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也得解决,也是商机啊。”邱德田说,“政府组织开办了特色名菜培训班,除了提高民宿服务水平,美食文化也得提升,民以食为天嘛。”
如今,桃源村每年会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500多万元,是真正的“旅游强乡”。村里还打算多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民宿发展经验,计划形成更加完善、系统、生态化的农家乐市场。
吕军 宋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