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地处桐乡市洲泉镇的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牧场监控室内看到,大屏幕上除显示着“二师兄”们在舍内欢快跑动的场景外,还显示着一些时刻变动的数据。“这些是反映猪舍温度、湿度、氨气等环境因子的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就会立即采取措施。”华腾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建平说。“优质猪肉来源于精细管理和科技应用。”沈建平说,为实时监测猪舍环境及生猪生长情况,公司运用物联网技术,在猪舍内安装了智能化养殖管理控制系统、自动喂料系统及生猪排泄物无害化自动处理系统。他们采用的现代化生猪绿色生态智慧养殖新模式,被农业部选为2016年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百佳案例。
在桐乡农业领域,信息技术不仅在生猪养殖上大放异彩,在种植业上也光芒四射。
在位于濮院镇的大圣果蔬农场大棚葡萄种植基地内,一串串嫩绿的葡萄已挂满枝头。据农场主沈金跃介绍,这是今年新引进的葡萄品种——“阳光玫瑰”,葡萄成熟后,每粒大小基本一致,每串都是45粒,预计每公斤可以卖到40元。
精致的葡萄和可观的收益,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和精准管理。记者发现,这个农场的每座大棚内都有一种白色的柱状机器。“这种机器是我们的法宝。”沈金跃说,它可以监测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和土壤温湿度及氮磷钾等含量,是智能化“E生态”墒情自动监测及智能化生产管理管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套系统,他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监控大棚内土壤温湿度、各类气体浓度、水分含量等相关数据,并进行远程操控,保证葡萄生长所需的环境。
位于石门镇的桐乡市联翔食用菌有限公司,引进荷兰智能化蘑菇栽培模式,运用智能控温、控湿、调节二氧化碳等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了蘑菇工厂化周年化生产。
据桐乡市农经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桐乡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充分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当地举办的有利条件,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深度融合、有效对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目前,桐乡已建立规范化农业物联网基地7个,实现数字监控和网络化远程管理的规模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市里建立了现代农业应急指挥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系统,在镇(街)、村(社区)和农业主体中建立了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基地和信息化服务体系,一个以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现代农业应急指挥中心和12316“三农”信息服务中心为纽带,以基地(主体)应用为落脚点,有平台、有体系、有内容的扁平化、全覆盖、立体型智慧农业应用体系,已在桐乡初步形成。